中華律藏
作者:釋傅印
出版日期:2009.01
出版者: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宋]佛陀什、竺道生等譯 1 01-30 1
彌沙塞五分戒本[宋]佛陀什等譯 1 01 292
五分戒本[宋]佛陀什等譯 1 303
彌沙塞羯磨本[唐]開業寺愛同錄 1 320
摩訶僧衹律[東晉]佛陀跋陀羅、法顯譯 1 01-10 336
摩訶僧衹律[東晉]佛陀跋陀羅、法顯譯 2 11-40 1
摩訶僧衹律大比丘戒本[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2 343
摩訶僧衹比丘尼戒本[東晉]法顯、覺賢譯 2 353
波羅提木叉僧衹戒本[東晉]佛陀跋陀羅譯 2 365
比丘尼僧衹律波羅提木叉戒經[東晉]法顯、覺賢譯 2 382
四分僧戒本[後秦]佛陀耶舍譯 2 401
曇無德律部雜羯磨[魏]康僧鎧譯 2 412
羯磨[魏]曇諦譯 2 01 428
四分比丘尼羯磨法[宋]求那跋摩譯 2 01 448
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宋]釋法顯集出 2 01 457
大沙門百一羯磨法 2 01 471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義淨奉制譯 2 01-14 48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義淨奉制譯 3 01-50 1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義淨奉制譯 3 01-20 42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唐]義淨奉制譯 4 01-04 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唐]義淨奉制譯 4 01 4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隨意事[唐]義淨奉制譯 4 01 51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唐]義淨奉制譯 4 上、下 59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唐]義淨奉制譯 4 01-18 7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那衣事[唐]義淨奉制譯 4 01 17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唐]義淨奉制譯 4 01-20 179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唐]義淨奉制譯 4 01-40 287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唐]義淨奉詔譯 5 01-05 1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唐]義淨奉詔譯 5 01-10 52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唐]義淨奉詔譯 5 01-10 114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 義淨奉制譯 5 183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 義淨奉制譯 5 19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義淨奉制譯 5 01 210
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毗奈耶雜事攝頌 義淨奉制譯 5 01 21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 義淨奉制譯 5 上、中、下 218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5 01-09 255
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宋]僧伽跋摩譯 5 01-10 346
解脫戒經[北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5 437
律二十二明了論 弗陀多羅多造;[陳]真諦譯 5 01 447
善見律毗婆沙[北齊]僧伽跋陀羅譯 5 01-18 459
八關齋經[宋]沮渠京聲譯 5 638
受菩提心戒儀[唐]大廣智不空譯 5 01 641
四分律[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等譯 6 01-60 1
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羅什譯 7 01-56 1
十誦律[後秦]弗若多羅、羅什譯 8 57-61 1
毗尼母經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8 01-08 78
鼻奈耶[後秦]竺佛念譯 8 01-10 155
舍利弗問經 附東晉錄 8 204
優波離問佛經[宋]求那跋摩譯 8 209
佛說犯戒罪報輕重經[後漢]安世高譯 8 220
佛說目連所問經 法天奉詔譯 8 221
佛說迦葉禁戒經[宋]沮渠京聲譯 8 223
大比丘三千威儀[後漢]安世高譯 8 上、下 225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 失譯附東晉錄 8 01 245
沙彌威儀[宋]求那跋摩譯 8 255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 施護奉詔譯 8 260
沙彌尼戒經 在後漢錄 8 01 263
沙彌尼離戒文[東晉]失譯 8 265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宋]求那跋摩譯 8 01 267
佛說戒消災經[吳]支謙譯 8 01 274
大愛道比丘尼經 附北涼錄 8 上、下 276
佛說苾芻五法經 法天奉詔譯 8 291
佛說苾芻迦尸迦十法經 法天奉詔譯 8 292
佛說五恐怖世經[宋]沮渠京聲譯 8 293
佛阿毗曇經出家相品 陳真諦譯 8 上、下 294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8 316
佛說梵網經[後秦]鳩摩羅什譯 8 上、下 333
菩薩地持經[北涼]曇無讖譯 8 01-08 368
菩薩瓔珞本業經[後秦]竺佛念譯 8 上、下 538
佛說受十善戒經[後漢]失譯人名開元錄拾遺單本 8 575
佛說菩薩內戒經[南朝宋]求那跋摩譯 9 1
菩薩善戒經[南朝宋]求那跋摩等譯 9 01-10 17
優婆塞戒經[北涼]曇無讖譯 9 01-07 190
清淨毗尼方廣經[後秦]鳩摩羅什第三譯 9 313
寂調音所問經[南朝宋]釋法海第四譯 9 329
佛藏經[後秦]鳩摩羅什譯 9 01-04 346
菩薩藏經[梁]僧伽婆羅譯 9 413
舍利弗悔過經[後漢]安世高譯 9 422
大乘三聚懺悔經[隋]闍那崛多、笈多等譯 9 427
佛說淨業障經 失譯師名開元附秦錄 9 439
善恭敬經[隋]闍那崛多譯 9 454
佛說正恭敬經[北魏]佛陀扇多譯 9 456
佛說大乘戒經 施護奉詔譯 9 458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法護等奉詔譯 9 458
菩薩戒羯磨文[唐]玄奘奉詔譯 9 459
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西晉]竺法護初議 9 465
佛說文殊悔過經[西晉]竺法護譯 9 478
菩薩戒本經[北涼]曇無讖第二譯 9 498
菩薩戒本 玄奘奉詔譯 9 01 508
菩薩受齋經[西晉]聶道真譯 9 538
菩薩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南朝宋]求那跋摩譯 9 541
菩薩五法懺悔經 失譯師名開元附梁錄 9 556
三曼陀?陀羅菩薩經[西晉]聶道真譯 9 559
佛說法律三昧經[吳]支謙譯 9 566
佛說十善業道經[唐]實叉難陀譯 9 573
佛說戒德香經[東晉]竺曇無蘭譯 9 578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9 579
四分僧羯磨 懷素集 10 上、中、下 1
尼羯磨 懷素集 10 上、中、下 72
五分比丘尼戒本[梁]釋明徽集 10 107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後秦]鳩摩羅什譯 10 120
十誦羯磨比丘要用[宋]釋僧璩撰 10 01 132
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道宣集 10 上、下 144
羯磨儀式[清]書玉編 10 上、下 170
比丘受戒錄 弘贊述 10 265
比丘尼受戒錄 弘贊述 10 277
四分比丘戒本 懷素集 10 282
僧羯磨 懷素集 10 上、中、下 293
受菩薩戒儀 釋惠思撰 10 333
授菩薩戒儀 湛然述 10 342
受菩薩戒法並序 延壽集序 10 348
衹洹寺圖經[唐]釋氏感靈所出 10 上、下 355
戒壇圖經[唐]釋道宣撰 10 385
律相感通傳[唐]釋道宣撰 10 411
量處輕重儀[唐]道宣輯敘 10 428
教誡律儀 道宣述 10 461
釋門歸敬儀護法記 釋彥起述 10 上 474
釋門歸敬儀通真記[宋]釋了然述 10 上、中、下 509
釋門歸敬儀擷錄 善夢敬擷錄 11 1
淨心誡觀發真鈔 釋允堪述 11 上、中、下 8
釋門章服儀應法記[宋]釋元照述 11 134
衣?名義章 釋允堪述 11 171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觀法 釋允堪撰錄 11 176
大智律師道具賦 大智律師 11 180
佛制比丘六物圖 元照於天宮院出 11 182
六物圖辨訛 妙生述 11 194
三衣顯正圖 妙生述 11 200
芝苑遺編 元照 11 上、中、下 211
芝園集[宋]元照作 11 上、下 274
補續芝園集[宋]元照作 11 303
律宗新學名句 11 上、中、下 309
律宗問答 11 上、下 381
終南家業 行枝編 11 上、中、下 400
律宗會元 守一謹集 11 上、中、下 502
南海寄歸內法傳[唐]義淨撰 11 01-04 637
蓬折直辨 12 1
蓬折箴 12 23
律苑事規 省悟編述;嗣良參訂 12 01-10 47
毗尼日用錄[明]隆瑞纂集 12 151
毗尼日用切要 讀體彙集 12 175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清]書玉箋記 12 上、下 184
沙門日用 弘贊編 12 上、下 284
沙彌律儀要略增註 弘贊註 12 上、下 310
沙彌律儀要略述義[清]書玉科釋 12 上、下 398
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 祩宏輯集;戒顯訂閱;濟岳彙箋 12 上、中 525
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 祩宏輯集 13 下 1
沙彌十戒威儀錄要 智旭依律重輯 13 52
沙彌尼律儀要略 讀體輯集 13 67
在家律要廣集[明]智旭集 13 01-03 79
律要後集 13 275
律學發軔 元賢述 13 上、中、下 290
弘戒法儀 13 上、下 336
傳授三壇弘戒法儀[明]法藏撰集;[清]超遠檢錄 13 415
傳戒正範 讀體撰 13 01-04 436
歸戒要集 釋弘贊輯 13 上、中、下 539
八關齋法 弘贊輯 13 578
沙彌學戒儀軌頌註 釋弘贊在?註 13 588
二部僧授戒儀式[清]書玉記 13 上、下 627
說罪要行法[唐]義淨撰 13 01 655
受用三水要行法[唐]義淨撰 13 01 659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 智旭彙釋 14 01-17 1
毗尼關要[清]德基輯 14 01-16 288
毗尼關要事義[清]德基輯 14 01-15 602
四分比丘戒本疏 定賓撰 15 上、下 1
四分律比丘含註戒本 釋道宣述 15 上、中、下 62
四分律含註戒本疏發揮記 釋允堪述 15 03 155
釋四分律含註戒本疏科[宋]元照錄 15 01-04 192
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宋]元照述 15 之一、之二 305
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宋]元照述 16 之三、之四 1
四分戒本序釋 道言述 16 382
四分戒本緣起事義 釋廣莫輯錄 16 390
四分戒本如釋[明]釋弘贊在?釋 16 01-12 413
四分戒本約義 元賢述 17 01-04 1
四分刪定比丘尼戒本 出曇無德部 17 71
釋四分律比丘尼鈔科文 允堪述 17 94
四分律比丘尼鈔 釋道宣述 17 上、中、下 119
四分律比丘尼鈔科 允堪撰科;一音重治 17 262
式叉摩那尼戒本 弘贊在?輯 17 276
經律戒相布薩軌儀 如馨纂要 17 291
梵網經懺悔行法[明]蕅益智旭述 17 329
戒殺四十八問 周思仁述 17 338
體仁要術 彭紹升、薛起鳳 17 01 348
四分律隨機羯磨疏正源記 釋允堪述 17 01-08 353
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科 釋元照錄 17 01-04 583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濟緣記[宋]釋元照述 18 1
羯磨經序解 則安述 18 502
毗尼作持續釋[唐]道宣撰集;讀體續釋 18 01-07 505
毗尼作持續釋[唐]道宣撰集;讀體續釋 19 08-15 1
四分律疏[唐]法礪撰 19 01-08 184
四分律疏[唐]法礪撰 20 08-10 1
四分律開宗記 懷素撰 20 01-10 165
四分律疏飾宗義記 賓作 21 02-10 1
四分律疏 釋智者撰 21 09 623
拾毗尼義鈔科文 元照錄 22 1
四分律鈔批 大覺撰 22 01-10 37
四分律鈔批 大覺撰 23 10-14 1
四分律鈔簡正記 景肖纂 23 01-07 320
四分律鈔簡正記 景肖纂 24 07-17 1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宋]釋元照撰 25 上之一-中三之四 1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宋]釋元照撰 26 中四之一-下四之三 1
釋四分律行事鈔科 釋元照錄 26 上、中、下 389
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釋 佛陀耶舍、竺佛念譯;智旭、際明釋 26 525
四分律拾毗尼義鈔 釋道宣撰 26 上之一-中之二 547
行事鈔資持記序解並五例講義 則安述 27 1
行事鈔諸家記標目 釋戎月改錄 27 20
資持立題拾義 佛慧宗師道標出 27 24
毗尼討要 釋玄惲纂 27 上、中、下 29
四分律名義標釋[明]釋弘贊在?輯;釋弘麗羅烽校 27 01-26 222
四分律名義標釋[明]釋弘贊在?輯;釋弘麗羅烽校 28 27-40 1
菩薩戒經義疏[隋]智者大師說;灌頂記 28 上、下 195
天台菩薩戒疏 明曠刪補 28 上、中、下 249
菩薩戒經疏註 智者大師疏;灌頂錄 28 上、中、下 296
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義疏發隱 陳隋 智者大師說明;祩宏發隱 28 01-05 458
戒疏發隱事義 祩宏述 28 634
菩薩戒問辯 祩宏述 28 656
梵網經記 傳奧述 29 上、下 1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魏]法藏撰 29 01-06 65
菩薩戒本疏 [新羅]義寂述 29 上、下 197
梵網經述記 勝莊撰出 29 上、下 271
梵綱經疏 知周撰 29 02、04 367
菩薩戒本宗要 大賢撰 29 01 421
梵網經古?記 大賢集 29 上、下 431
梵網經疏 洗銑撰 29 上 540
梵網經菩薩戒註 慧因註 29 上、中、下 565
梵網經菩薩心地品玄義[明]智旭述;溫陵道昉訂 30 1
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合註[後秦]鳩摩羅什譯;[明]智旭述;溫陵道昉訂 30 01-07 23
梵網經菩薩心地品下略疏[後秦]鳩摩羅什譯;弘贊述 30 01-08 176
梵網經直解[後秦]鳩摩羅什奉詔譯;[明]寂光直解 30 上、下 327
梵網經順硃[後秦]鳩摩羅什奉詔譯;蜀渝華嚴季而關聖可德玉順硃;价南慧仙謄錄 30 上、下 555
菩薩戒本持犯要記 [新羅]元曉述 31 01 1
菩薩戒本經箋要[北涼]曇無讖第二譯;智旭箋 31 8
菩薩戒羯磨文釋[唐]玄奘譯;[明]智旭釋 31 26
地持論義記[隋]釋慧遠述 31 03-05 38
菩薩瓔珞本業經疏 釋元曉撰 31 下 130
新刪定四分僧戒本 釋道宣撰 31 168
毗尼珍敬錄[明]廣承輯錄 31 上、下 193
毗尼止持會集 讀體集 31 01-16 279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經略解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明]性衹述 31 上、下 626
佛說齋經科註[明]智旭科註 32 1
梵網經菩薩戒初津[清]書玉述 32 01-08 22
梵網經菩薩戒本私記 曉公造 32 上 236
菩薩戒疏隨見錄 古[竿-干+市]心得編 32 263
十善業道經節要 蕅益編訂 32 286
四分律搜玄錄 釋志鴻撰述 32 01、02、殘? 291
四分律拾毗尼義鈔輔要記 釋允堪述 32 01-06 452
目連五百問經釋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明]永海述 32 上、下 584
摩訶僧衹律雜抄 33 1
四分律略抄一本 33 2
四分比丘尼戒本 33 12
四分比丘尼含註戒本 33 39
四分尼戒本 33 01 61
比丘尼四分戒本 33 82
雜羯磨 道宗敬寫供養 33 01 106
羯磨、除罪法第三至比丘尼羯磨文受戒法第二 33 112
羯磨疏 33 128
大比丘尼羯磨 33 136
大比丘尼雜羯磨 33 01 153
大戒尼羯磨文 33 169
別本比丘尼羯磨(十誦律受日文) 33 188
別本比丘尼結膜(波逸提懺悔法至一人對首法請懺悔主法) 33 189
別本比丘尼羯磨 33 194
別本比丘尼羯磨(治比丘尼僧殘羯磨文、與磨那埵羯磨文) 33 197
別本四分比丘尼羯磨法 33 200
授戒請師羯磨法 33 203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經卷第六、九十事第八至第九十事第十六 33 207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經卷第八、九十事第四十三至九十事第六十六 33 212
毗尼母經卷第二至第三 33 231
鼻奈耶律序 釋代作 33 233
四分戒本佛說犯戒罪報輕重經 33 238
佛說犯戒罪報輕重經 33 263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 33 01 265
受沙彌十戒文及威儀 33 270
沙彌戒文 33 01 277
沙彌十戒文 33 281
式義尼六法文並沙彌十戒及八敬等法 33 286
式義尼六法文 33 290
沙彌戒 33 292
沙彌威儀 33 295
沙彌威儀經 33 01 305
沙彌尼威儀 33 315
佛說菩薩戒本 33 318
毗婆沙論第十一秩第三卷 33 319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33 卷上之餘 320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33 上卷之第二 373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33 下卷之上 383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33 卷下之下 442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 33 481
四分律戒本疏卷第一 僧大律師 33 510
四分律戒本疏卷第二 34 1
四分律戒本疏卷第三 慧述 34 80
四分戒本疏卷第三 慧述;福慧勘記 34 105
四分律戒本疏卷第四 34 137
毗尼心經 34 163
梵網經述記卷第一 34 202
淨土五會念佛誦經觀行儀卷下 言註照撰 34 248
律部要略小抄一卷 34 263
律中小抄一本 34 264
戒律小抄 34 271
律部略抄一本 道應提記 34 277
釋門書牘規範及雜抄外道乘、聲問乘、緣覺乘、佛乘、戒律等 34 288
受八關戒文 34 298
受八戒文 34 310
八戒文 34 316
戒律十戒相 34 320
戒律 34 321
釋門應用文範 34 334
大比丘尼戒經 34 342
四大戒略疏 34 357
佛說提謂五戒經並威儀 34 370
八波羅夷經 34 391
佛經戒律疏 34 394
中引菩薩戒序、為梵網經菩薩戒序文、偈誦見五分律及摩訶僧衹律大比丘戒本 34 397
佛說菩薩受無盡戒磨一卷、鳩摩羅什法師誦法 34 401
八戒偈頌文 34 404
和十戒文 34 407
戒義戒疏 34 410
佛經戒律句數 34 424
四分律開宗記 34 425
如來臨涅盤說教戒經一卷 34 441
四分律七佛略說戒偈 34 449
四分律行事集要顯用記卷第四 智冥集 34 451
勸懺悔文、略示戒相儀、毗奈耶藏近事優婆塞五戒本合卷 34 579
梵網經手記卷第二[後秦]鳩摩羅什譯 34 593
發菩提心戒本、大乘八關齋戒儀、菩薩十無盡戒儀合卷 34 619
十戒戒本 34 631
受戒發願文 34 633
禪門規式 附楊億序 35 1
整修百丈清規 德煇奉勅重編 35 2
重雕補註禪苑清規 宗賾集 35 110
入眾須知 35 178
入眾日用 宗壽撰 35 202
百丈清規證義記[清]儀潤證義 35 207
叢林祝白清規科儀[清]為霖老人重訂 35 503
禪林象器箋 道忠無著甫輯 36 第一類至第廿三類 1
禪林象器箋 道忠無著甫輯 37 第廿四類至第廿九類 1
禪門日誦 37 213
叢林兩序須知 通容授弟子行元述 37 607
叢林各處規約 37 626
叢林校定清規總要 惟勉編次 38 1
禪林備用清規 ?咸編 38 56
國朝報恩寺條約 38 151
高旻寺客堂規約 來果 38 179
高旻寺禪堂規約 來果 38 413
高旻寺庫房規約 來果撰 39 1
高旻寺丈室規約 來果編集 39 197
幻住庵清規[元]明本撰 39 492
大昭慶律寺規約 39 534
鼎湖山慶雲寺規約[清]丁易修;釋成鷲刪纂 39 585
虎跑佛祖藏殿清規[民國]虎跑纂志處編 39 638
雲棲寺規約[民國]項士元撰 39 644
雲棲寺規約 張預署檢 39 693
金山江天禪寺規約 40 1
辯利院規約[清]翟灝撰;[民國]吳穎芳增訂 40 297
虞山藏海寺規約 40 303
虞山三峰清涼寺清規 40 313
常熟三峰清涼寺清規 40 332
東天目山清規 汪嶔屬 40 350
理安寺規約 40 360
靈光北禪寺規約 釋元賢謹擬 40 434
靈巖山寺規約[民國]張一留輯 40 438
廬山歸宗寺規約[明]釋德清纂;[清]周宗建增補 40 476
廬山秀峰寺規約[清]范昌治編訂 40 484
上天竺講寺清規[明]釋廣賓撰 40 491
天台山佛隴真覺寺規約 集雲軒校印 40 514
無錫南禪寺規約[民國]侯狷編纂 40 520
武進天寧寺規約[民國]濮一乘纂修 40 529
西天目山規約[明]釋廣賓纂;[民國]釋際界增訂 40 532
西溪秋雪庵規約 吳士鑒署 40 556
廈門南普陀寺規約 40 569
雲居聖水寺規約 誄湛同明倫原輯;通淵同實懿重纂 40 611
雲門顯聖寺規約[清]趙甸編 40 653
虛雲規約 垂語大體略要 虛雲 41 1
虛雲規約 告香儀軌 虛雲 41 57
虛雲規約 三壇外集 虛雲 41 68
虛雲規約 引禮寮儀式 虛雲 41 304
虛雲規約 坐香規約 虛雲 41 383
北京拈花寺律堂緣起及規約 全朗訂 41 500
本會(浙江省佛學會)附設織布工場同住規約 41 503
川南居士林規約 普明 41 505
慈西雲岫山寺西方蓮社規約 41 509
定光寺十方專宗淨土選賢叢林共住規約 如岑與各執事共立 41 511
定光寺淨宗道場念佛堂規約 如岑與各執事共立 41 512
佛教藏文學院在康改組及抵藏分住?學之規約 41 513
佛教藏文學院之規約 41 518
觀宗惺寂堂(即禪堂)規約 41 521
觀宗學戒堂共住規約 41 523
觀宗學戒堂簡章 41 526
觀宗學戒堂課程表 41 530
觀宗雲水堂規則 寶靜訂 41 532
觀宗常住之共住規約 寶靜重訂 41 533
新舊念佛堂規約 41 536
廣州蓮社助念團純念組緣起及規約 41 539
弘慈佛學院閱藏規約 41 541
覺社社員規約 41 567
禮拜觀想念佛規約 41 550
蓮社不共住規約 41 553
蓮社飭終規約 41 555
蓮社齋廚規則 41 556
蓮社共住規約 41 558
靈巖念佛規約 靈巖山寺住持暨各執事共立 41 561
靈巖山崇報寺常住規約 監院明本錄 41 572
靈巖山崇報寺念佛堂行道程序及共守規約 41 574
莫干山蓮社念佛堂規約 莫干山蓮社訂立 41 578
南普陀寺改為十方常住規約二十條 知客僧 41 581
念佛資生社規約 41 584
若那塔院專修規約 韓大載 41 589
如皋觀音庵蓮社規約 郁華 41 591
紹興戒珠寺蓮社章程 41 592
十方愛道念佛堂規約 41 601
世界佛教居士林大殿規約 41 603
世界佛教居士林生死佛七執事職務規約 41 606
護國般若法會授受皈戒規約 護國般若法會訂 41 610
四川成都昭覺寺學戒堂簡章 昭覺寺學戒堂 41 612
四川省佛教會公立違戒僧伽懺悔所簡章 41 614
四川省綿陽縣佛學社臨終助念往生團緣起規約 41 617
蘇州覺社規約 41 622
五台山吉祥寺傳戒規約 41 624
五台山清涼橋吉祥寺傳比丘戒規約 41 626
香光社規約 41 628
漳州南山學校規戒 41 631
表無表章科 弘一 42 1
持非時食戒者應注意日中之時 釋弘一 42 3
盜戒釋相概略問答 釋弘一 42 4
梵網十重戒諸疏所判罪相緩急異同表 弘一 42 7
梵網經古?記科表 弘一 42 12
梵網經菩薩戒本淺釋 弘一撰 42 30
梵網經賢首疏盜戒第六種類輕重門科表 弘一編 42 32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弘一 42 34
扶桑國藏古袈裟圖 釋弘一 42 38
四分律含注戒本隨講別錄 弘一撰 42 41
弘一法師告學律者 弘一 42 67
敬三寶 弘一 42 69
常隨佛學 弘一 42 71
改習慣 弘一 42 71
律鈔宗要隨講別錄 弘一撰 42 73
律學要略 弘一律師講;萬泉記 42 83
南山律苑雜錄 釋弘一 42 91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弘一 42 101
毗奈耶質疑編 弘一律師答問 42 390
菩薩戒本宗要科表 弘一編錄 42 393
菩薩瓔珞經自誓受菩薩五重戒法 釋弘一錄 42 395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釋弘一 42 396
人生之最後 釋演音弘一 42 399
僧尼十種受法料簡圖 演音(弘一)錄 42 401
事鈔持犯方軌篇表記 弘一撰 42 403
事鈔戒業疏科別錄合冊 弘一撰 42 421
事鈔略科 弘一 42 453
釋門歸敬儀科 弘一錄 42 463
受八關齋戒法 弘一律師 42 469
受十善戒法 弘一律師 42 470
受三歸依大意 弘一律師講 42 471
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校註 弘一 42 472
四分律含註戒本科 弘一 42 476
四分律含註戒本略釋 弘一撰 42 491
四分律含註戒本前八章 弘一遺稿 42 497
四分律含註戒本疏略科 弘一編錄 42 501
略述律學之派別 釋弘一 42 504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略科草稿本 弘一錄 42 505
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隨講別錄 弘一撰 42 509
隨分自誓受菩薩戒文析疑 釋弘一 42 559
剃發儀式 弘一律師編定 42 560
為傍生說三歸依發菩提心略儀 釋弘一遺稿 42 566
學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入門次第 曇昉(弘一)撰 42 567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犯相摘記 曇昉(弘一)集 42 56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自行抄 曇昉(弘一)集 42 580
四分律藏四阿含集頌 能海集 43 之一 1
四分律藏四阿含集頌 能海集 44 之二 1
四分律比丘戒本廣頌 能海 44 181
在家律要 能海 44 之一 450
在家律要 能海 45 之二 1
菩薩戒攝頌 能海大師傳授;溫光熹恬園錄 45 123
戒律底研究 曾景來 45 127
[束+力]賜鼓山白雲峰湧泉禪寺同戒錄序 虛雲 45 131
三壇傳戒儀範跋 虛雲 45 135
說戒定慧三學勸普修淨土演辭 諦閑 45 137
天台山萬年寺丙寅春戒同戒錄序 諦老法師 45 140
天台山萬年寺三壇戒法集要 諦老法師 45 146
說無作戒體 圓晉 45 321
百丈清規序辨訛 釋印光記 45 322
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 印光 45 324
遺教論戒 印公文鈔 45 327
菩薩正道菩薩戒論後序 段祺瑞 45 331
戒諍訟 傅錫祺述 45 333
無錫南禪寺壬午同戒錄序 應慈 45 336
瑜伽菩薩戒本與梵網經略談 明性 45 339
瑜伽菩薩戒本與梵網菩薩戒本比較之研究 明性 45 344
瑜伽菩薩戒與梵網菩薩戒比較之研究 明性 45 352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扶桑集釋序 倓虛 45 355
慈舟老法師開示錄-出家人的持戒 慈舟開示;沈國華記錄 45 356
勸比丘學比丘戒說 慈舟 45 359
學戒初階 慈舟老法師開示;張妙蓮記 45 369
持戒自不妄語始說 寂山 45 372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同戒錄序 圓瑛法師 45 373
勸人受戒持戒淺說 現明 45 375
西京大興善寺同戒錄序 寂圓居士康寄遙 45 382
敬告全國僧團應遵舊制海青搭衣以表戒相而重威儀書 根慧 45 384
如法傳戒之第一聲 古農 45 387
優婆塞戒經開題 古農 45 388
優婆塞戒經各品指要(續) 古農 45 391
傳戒演說錄 江善慧 45 415
菩薩戒根本罪頌 寂天菩薩造;湯薌銘譯 45 421
菩薩戒二十頌 月宦大士造;湯薌銘譯 45 421
敬勸持戒念佛者勿求福報說 顯慈 45 424
太虛法師在江口東山寺為求受皈戒諸官兵說法記 太虛大師講;陳元白、陳妄清居士重述 45 431
太虛法師在枝江縣江口東山寺說法記 太虛法師講;慧龍重述;止因、慧音同記 45 434
優婆塞戒經講錄 太虛大師講;羅曜青紀錄 45 437
優婆塞戒經譯傳之略史 太虛法師講;羅曜青記 45 489
瑜伽菩薩戒本講錄 太虛法師講;普超、克全記 45 491
瑜伽菩薩戒本講錄並序 太虛大師講;克全法師記 46 1
瑜伽菩薩戒本釋名題 太虛講;隆賢記 46 3
從信心上修戒定慧學 太虛講;竹摩記 46 9
佛教戒殺與弭戰 太虛 46 12
律禪密淨四行論 太虛 46 15
律儀之原理 太虛 46 21
論傳戒 太虛 46 32
僧教育建築在僧律儀之上 太虛講;學僧慧重記 46 35
中國佛學(三)透禪融教律之淨 太虛大師講 46 40
中國佛學(四)奪禪超教律之淨 太虛大師講 46 47
台賢教及奪禪超教律之淨土 太虛講;弘悲、向上記 46 50
太虛法師在漢口律師公會演講詞 周文瀾記 46 53
在文殊院講戒之第一天 太虛講 46 58
五戒與五常 慈雲 46 62
為新戒上堂說法 茂峰 46 63
作聖戒條論 唐大圓 46 65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序 持松 46 67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後序 密林(持松) 46 68
略說在家戒學 陸淵雷 46 70
菩薩戒本 淨嚴 46 89
慈宗三要瑜伽菩薩戒本統系表 淨嚴 46 148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扶桑集釋序 定西 46 153
律宗 呂澂 46 154
律學重光的先?問題 呂澂 46 163
諸家戒本通論 呂澂、釋存厚、馮卓、劉定權 46 168
戒律思想之發展 上田天瑞 46 210
持戒 周叔迦講;應脫、澄慧筆記 46 249
大乘律之研究法 周叔迦 46 251
敦煌寫本菩薩律儀二十頌跋 周叔迦 46 255
戒瞋 周叔迦講;清峰紀錄 46 257
說戒 周叔迦 46 260
從顯密問題上說到王弘願之犯戒 澹雲 46 263
包樂登在北平受菩薩戒 芝峰 46 274
律學大綱導言 芝峰 46 277
本律學以整理今日佛教之制度 芝峰 46 300
整頓今日中國的僧制須自律儀院建設始 芝峰 46 313
律學之精神 芝峰 46 321
密行比丘與第一戒 法尊 46 323
苾芻學處 宗喀巴大師講;法尊法師譯 46 326
一切善見律註序 (印度)佛音譯述;長井真琴譯;圓照譯漢文 47 1
論修心以持戒為本 明真 47 11
戒學講要 嚴定法師講;憬鐘記 47 14
京師第一監獄演講三皈五戒的利益 源印 47 33
天台山國清講寺辛酉春期同戒錄序 顯蔭 47 40
百論之一切善法戒為根本義 觀空 47 42
中國戒律宏傳概論 葦舫 47 44
說持戒 葦舫 47 81
菩薩戒與比丘戒之異同 瑞今 47 91
唐代四分律學之三大爭潮 瑞今 47 97
理教與佛法融合之點及三(皈)五戒之意 心道法師講;閑?記 47 101
讀了(討論比丘律的一封信)以後 塵空 47 103
評正佛學大辭典之(八敬戒)條 塵空 47 107
五戒研究 塵空 47 110
鑒真大師的律學傳承 巨贊 47 112
戒期掇拾 暮笳(巨贊) 47 122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凡例 李圓淨 47 126
說持戒功德 李圓淨 47 127
清代律宗略論 震華 47 129
宗喀巴大師的律海心要攝頌 隆蓮譯註 47 131
五戒持犯之研究 保賢 47 135
五戒與五常之比較 靈空 47 137
因果律的定論 竹摩 47 139
隨機羯磨淺釋 釋妙因(二埋)述 47 141
新刪定四分僧戒本淺釋 釋妙因(二埋)述 48 1
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集解 妙因(二埋)集 48 239
受戒為佛教整理上一件大事 二埋 48 332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濟覽)(日本手寫本)寫後 二埋 48 336
在家律學講稿綱要 二埋 48 338
一部(珍逾拱璧)的巨著 二埋 48 340
戒律的制定與律藏的組織 二埋 48 346
應由佛教總會設立南山律苑根本整理佛教芻議 二埋 48 352
關於戒的開緣 二埋 48 358
五戒的意義 法行 48 363
菩薩戒與比丘戒 單培根 48 365
律己與樂群 演培 48 367
齋戒因緣記 鄭頌英 48 371
錫蘭水上受戒記 法周 48 372
戒學概說 續明 48 378
戒學之種類 續明 48 390
聲聞戒與菩薩戒 續明 48 402
比丘律儀與比丘尼律儀 續明 48 413
關於(不非時食) 續明 48 457
菩薩律儀 續明 48 477
律制最重視諫與議 仁俊 48 513
重法 重律 與法律並重 仁俊 48 517
舉罪與出罪 仁俊 48 528
戒乘緩急說 真寂 49 1
對於持戒的一些體會 唐仲容 49 4
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 佐藤達玄著;釋見憨、鍾修三、歐先足、林正昭譯 49 第一章-第十二章 10
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 佐藤達玄著;釋見憨、鍾修三、歐先足、林正昭譯 50 第十三章-第十八章 1
律宗教義及其紀傳 慧嶽 50 261
律宗概論 釋印海釋 50 第一部第一章-第一部第三章 446
律宗概論 釋印海譯 51 第一部第四章-第三部第二章 1
律宗概論 釋印海譯 52 第三部第三章-第三部第七章 1
四分律比丘戒本今釋 弘川述 52 01-02 165
四分律比丘戒本今釋 弘川述 53 04-7之1 1
四分律比丘戒本今釋 弘川述 54 7之2-11之1 1
四分律比丘戒本今釋 弘川述 55 11之2-12 1
僧伽作持要集 弘川集 55 第一篇-第四之一篇 280
僧伽作持要集 弘川集 56 第四篇之二-第十一篇 1
論提婆達多之(破僧) 印順 56 259
波羅提木叉經集成的研究 印順 56 285
戒律學綱要 釋聖嚴著 56 第一篇-第五篇 369
戒律學綱要 釋聖嚴著 57 第六篇 1
佛教制度與生活 釋聖嚴著 57 140
戒律為今世當務之急 安歸 57 358
天台國清禪寺同戒錄序 安心頭陀 57 360
戒定慧三學 悲予 57 362
關於研究戒律的一封信 北平佛學研究社 57 365
救國必須從實行佛教五戒始 蔡樹 57 367
律宗講要 參話 57 369
說持戒 曹培靈 57 378
關於五戒之經驗談 懺悔 57 380
論菩薩戒中他勝處法 懺罪生 57 381
九華山衹園寺同戒錄序 陳浩如 57 383
談談戒定慧 誠之 57 384
道宣律師在律學上的地位 澄遠 57 385
今日淄素所缺的是戒 達因 57 388
在家菩薩所受五戒 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 57 389
在家菩薩具足五法住在家地學出家戒 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 57 392
戒定慧是圓融的 大懶 57 394
齋戒的意義 大方 57 397
南山律宗祖承 大明 57 399
以何心而得上品戒述 江都大雲智定僧 57 402
戒生定定生慧說 大雲 57 403
論念佛持戒之關係 戴傳禮 57 404
從眾生界達到佛界非戒定慧不能說 道能 57 405
佛法最講平等而宗下教下與夫戒律之中又極重事師其理由安在 燈奎 57 407
關於整理戒法的幾個問題 等慈 57 409
答評關於整理戒法的幾個問題 等慈 57 412
佛戒意惡論 鄧次松 57 416
持戒之能力奚若 定慧 57 419
重視傳戒問題 范正 57 421
漢藏教理院傳授比丘戒記 梵波 57 423
戒律與佛法 梵波 57 425
佛家五戒與儒家五常異同論 佛煜 57 426
勸請全國居士如律的護持三寶書 佛教藏文學院 57 427
勸請全國僧伽文 佛教藏文學院 57 480
持戒說 方來 57 493
勸發菩提心十律 福嚴 57 494
犯戒者非佛弟子 高抵德 57 495
答人問政界中人受居士戒及說佛說儒的異同 高記雉筆梁記 57 497
南山宣律師和他的律學風向 谷? 57 501
三戒略釋 觀願 57 507
百論之一切善法戒為根本義 觀空 57 509
山西太原千壽寺千華戒壇同戒錄序 道人力悟 57 511
略談宣律師的事? 廣覺 57 514
念佛即是持戒說 海空 57 515
百論之一切善法戒為根本義 嘿庵 57 518
戒律概說 釋無作 57 520
無表色唯識義與南山律宗所談戒體 宏渡 57 523
持戒篇 胡俞衡 57 526
關於誦戒 化莊 57 530
菩提心戒釋義序 黃覺 57 533
菩提心戒釋義 黃書雲 58 1
瑜伽菩薩戒本講錄 會覺法師講;塵空記 58 52
百論之一切善法戒為根本義 會覺 58 56
說持戒 慧成 58 58
怎樣來修戒定慧 慧成 58 59
受戒和燒香[火+巴] 慧慈 58 61
評白衣收徒傳戒 慧輪 58 62
論傳戒 慧松 58 65
研究律藏之志願 慧舟 58 67
菩薩戒根本墮攝頌 寂靜菩薩造;超一譯 58 72
菩薩律儀二十頌 栴檀果彌造;超一譯 58 74
略談禪淨律之分野 寂明 58 76
太虛大師宣演優婆塞戒經之感應 蔣微笑 58 78
略說持戒要義 景照 58 79
寫給受戒及傳戒當局 淨頭僧 58 81
五戒修心綱要 淨性 58 83
求出濁世以持戒念佛為惟一法門 靜培 58 94
佛教改革聲中之戒律問題 靜修 58 97
戒乘緩急四句 瞿景 58 99
洪武時代的僧律 覺 58 102
說戒定慧 覺華 58 103
念佛生西當有戒德為先 覺通 58 105
論戒定慧之要義 覺圓 58 107
戒乘緩急說 克勤 58 110
略談持戒 塊然 58 113
略談五戒十善 塊然 58 116
滇省碧雞山華亭寺同戒錄序 困叟 58 123
戒律的思想 李世傑 58 124
佛教法律哲學的精要 李世傑 58 132
太原寶林寺甘露戒壇同戒錄序 曆弘 58 162
法源寺同戒錄序 梁家義 58 165
中國律宗整理之我見 梁石言作 58 168
因果律 廖承祥撰 58 172
重刻菩提心戒釋義序 廖謙 58 173
略述律中的不學與無知 了了 58 175
三皈五戒的意義 林蔚雲講;楊慎初記 58 183
持戒說 靈悟 58 186
說戒 柳敏泉 58 190
梵網與瑜伽 龍慧 58 195
戒律大綱及刑罰 龍慧 58 203
傳戒正範的認識 隆耀 58 209
論月大師在家律要之開示 龐契誠居士啟請;無相速記 58 218
天童寺受戒日記 慎修居士羅翰章 58 222
五常與五?五戒有密切之關係 羅紫光 58 226
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勘誤表序 妙明 58 229
清定上師弘戒興律三番瑞應記 倪正和 58 231
依戒修行 倪正和 58 237
依瓔珞本業經傳在家菩薩戒之管見 念生 58 243
白帶山雲居寺同戒錄序 溥心畬 58 251
律藏漫談 清流 58 253
從佛世比丘五夏學律說到今世比丘不學不持 清溪 58 281
五戒心法 菩薩戒優婆塞融脫居士撰 58 284
戒學概要(續) 如性 58 293
維持佛法當以戒為師 汝愚 58 298
授戒會說教 上野舜穎 58 300
瑜伽菩薩戒之大綱及心得 勝忍 58 310
漢藏文有部戒經之對校 省達 58 311
持淨戒說 聖彬 58 316
九月八日華清法師開示持戒念佛 聖方;宗導筆記 58 317
律師和律師 譚月 58 322
律佛不許畜珍玩說[唐]大定 58 324
五戒持犯之研究[唐]象先 58 327
崇福寺同戒錄序 陶在東 58 332
寶靜法師創辦觀宗學戒堂之感言 體法 58 334
五戒為道德之本 通賢 58 337
持戒即護國 同杰 58 340
為莊嚴戒珠三聖加勸啟 童淨志 58 341
今世宏揚佛法應以律宗為當機論 王佛願 58 344
戒律之由來及其根本精神之研究 王文賢 58 348
趙次隴先生答問錄存丙編(續) 王纘三筆記 58 354
討論比丘律的一封信 惟幻 58 358
居士誦戒法 蔚雲 58 363
?持與戒律 魏宗章 58 366
八關戒齋問答釋疑 吳倩薌 58 367
八關戒齋相解 顯淨、吳倩薌述 58 373
僧眾應當持淨戒助公益為修行根本 惜陰室主 58 378
從(以戒為師)說起 習之 58 381
說優婆塞戒經列於大乘律之原因 顯亮 58 383
由戒的問題談到中國新佛教 嘯虹 58 386
佛滅度後以戒為師 謝智仁 58 390
由(五戒)說到新佛教運動 心豐 58 391
說戒 心若 58 394
讀了傳戒的通告以後 心聲 58 395
佛家的戒定慧三學 邢益導 58 398
(不能守僧戒,還俗勿污僧)讀後感 性初 58 402
百論之一切善法戒為根本義 性林 58 404
佛律不許畜珍玩說 性? 58 408
釋五戒 許圓照講;蔡惠明記 58 410
學戒隨筆 楊木 58 411
再論菩薩戒本 楊木 58 417
藏要戒本與藏文本之校閱 映月 58 425
孝名為戒論 又清 58 433
歐洲佛教徒來華受戒 圓覺 58 435
成都真言密宗第一次同戒錄序 圓證康千里 58 437
律學常識問答 源輝 58 438
我讀了佛教藏文學院如律護持三寶書的一個感想 談玄 58 442
五戒與五常之比較 靈空 58 446
說持戒與破戒之損益 湛溪 58 448
佛教五戒詩序 張鴻冀 58 449
五戒持犯之研究 張少南 58 450
論持戒與念佛 張一留 58 453
(心平何勞持戒)之解釋 張一留 58 454
哈爾濱極樂寺同戒錄序 張久楷 58 456
怎樣叫做求戒 照悟 58 459
振興佛法應以戒律為基礎 真持 58 461
懺悔戒定慧與本宗修行關係 知慚老人 58 462
說皈戒之關係 知非 58 464
持五戒與犯五戒 智藏 58 465
對關於誦戒之商榷 智嚴 58 468
嚴持戒律為佛教生命之概論 智嚴 58 470
戒律為學佛之根本說 周慧覺 58 478
談戒壇問題 周寬嘯 58 479
論戒德與淨德 周霖溥 58 481
遼金元三朝戒律承傳源流 周湛然 58 483
雲南碧雞山華亭峰雲栖禪寺同戒錄序 周鍾嶽 58 485
代擬崇明寺同戒錄序 宗灝 58 489
解戒經持戒喻言一則 宗月 58 490
論沙彌律敬師之關係 宗月 58 491
勸新戒菩薩比丘比丘尼持戒 宗月 58 492
說傳戒 宗月 58 493
再講菩薩戒 宗月 58 494
律學集要 宗律 58 495
四分戒本述義 傳印法師著 59 1
香林寺同戒錄 60 1
柏林寺同戒錄 釋澄海輯 60 70
賢良寺同戒錄 繼席法徒行全、德修書於賢良丈室 60 240
歸元寺同戒錄 60 359
海潮寺同戒錄 60 401
北平弘慈廣濟律寺同戒錄 60 511
甘州大法幢寺同戒錄 60 621
西京大興善寺同戒錄 60 633
敦煌所出三界寺授戒牒 60 643
宋道真法師授優婆夷張氏戒牒文 範成誌 60 644
應縣木塔出菩薩戒壇所牒 60 645
應縣木塔出玉泉寺菩薩戒壇所牒 60 646
應縣木塔出菩薩戒壇所牒封 60 647
(同願)雜志載明代戒牒文 60 648
世界佛教居士林授幽冥戒戒牒 60 649
山西霍山興唐禪寺護戒牒 60 650
山西極樂寺護戒牒 60 651
寺院聯 60 652
師示徒學佛先須從作人起書 60 664
向法師請開示書 60 665
約同求戒 60 666
賀戒和尚 60 667
賀人閉關 60 668
勸戒殺放生 60 669
與某某先生論學佛以五戒為根本書 60 671
與軍政界某人論五戒書 60 673
說燒香疤 60 675
蓮社章程 60 677
為在家弟子說三歸五戒畢開示 60 684
菩薩戒後開示 60 689
附錄一:百年佛教戒律相關大事年表 60
附錄二:中國著名律寺或與律學相關寺院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