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藏文庫》
開本:25開
裝訂:精裝
冊數:110冊
出版:佛光文化出版

  《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全套十一輯精裝110冊。將中國大陸學界的碩、博士論文予以整理、出版,繼之而擴展到臺灣等地的漢文論典,名之為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其旨趣如星雲大師所言:大陸學界二十多年來的佛學碩、博士學位論文,主題多元,視野開闊,“法藏文庫”將之搜集、出版,一方面讓大陸的佛學研究的斐然成績能夠展現在世人眼前,進而為兩岸佛教學術進一步的交流,提供方便和機會。
  一百年來,大陸的佛教論文著作達八千餘篇,涵蓋佛教經典、思想史、制度、宗派、佛教文獻學、敦煌藝術學、藏傳佛教、近代中國佛教及世界漢文佛教研究等眾多領域。經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監修、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整理,計畫編印以闡述佛教經典及佛教思想史為宗旨的「中國佛教學術論典」,預計一百冊,一年之內完成。其中第一輯十冊及第二輯十冊已於2001年元月出版,是一部值得台灣學者研究、收藏的巨著。
  該系列叢書的編印,即在努力將大陸地區的佛教論文有系統的蒐集、出版,目的就是提供臺灣讀者更容易瞭解大陸的佛學研究動態,為兩岸佛教學術更進一步的交流,提供更便捷的方法和機會。

第一輯

中國佛性論(賴永海)
自相與二諦有無(羅翔)
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洪修平)
六祖惠能的生平和思想(徐文明)
宋代禪宗史論(魏道儒)
漢魏兩晉禪學研究(宣方)
《摩訶止觀》之「圓頓」義(戈國龍)
佛教的般若思想及其在中國的發展(姚衛群)
太虛之唯識學研究(程恭讓)
智顗佛教哲學述評(張風雷)
淨影慧遠大乘義章佛學思想研究(劉元琪)
中土前期禪學思想研究(徐文明)
宗杲思想研究(伍先林)
體用簡別與佛旨真詮(程恭讓)
唯識思想與晚明唯識學研究(張志強)
出世、入世與契理契機(周學農)
佛教與儒道的衝突與融合(彭自強)
李通玄佛學思想述評(邱高興)
善導淨土思想述評(謝路軍)
印光法師淨土思想及其時代特色(韓劍英)
明末清初天主教和佛教的護教辯論(鄭安德)

第二輯

緣起論的基本問題(吳洲)
原始佛教緣起論研究(葉遠厚)
說一切有部的哲學思想探索(江亦麗)
試論佛學對中國本體學說的發展(方光華)
心性與佛性(楊維中)
日蓮論(何勁松)
試論清淨道論的禪法(黃夏年)
佛教苦樂觀與慈悲觀綜論(王學成)
智顗思想與宗派佛教的興起(李四龍)
智顗觀心論思想述評(俞學明)
智顗三諦思想研究(李四龍)
煩惱即菩提(陳堅)
智圓佛學思想研究(吳忠偉)
隋唐佛學圓融思想研究(郭泉)
論隋唐佛教中的圓融思維(許寧)
宗密的融合論思想研究(董群)
澄觀佛學思想研究(胡民眾)
澄觀及其佛學思想(胡民眾)
華嚴五教章哲學思想述評(徐紹強)
華嚴宗祖法藏及其思想(邱高興)
宗密的華嚴禪(董群)
宗密禪教一致論與三教一致論探析(黃磊)
宗密判宗說研究(裴勇)
肇論通解及研究(孫炳哲)
論僧肇哲學(洪修平)
般若與老莊(蔡宏)
從三論玄義看吉藏的中道思想(秦彧)

第三輯

三論宗佛學思想研究(李勇)
吉藏二諦思想研究(紀華傳)
金剛經般若思想初探(李利安)
龍樹的空觀與商羯羅的吠檀多不二論(康紹邦)
宗喀巴及其《中論》廣釋(許得存)
否定性的直覺思維(華方田)
晉唐彌陀淨土信仰研究(劉長東)
彌勒信仰述評(張文良)
慧遠的佛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業露華)
慧遠與羅什關於法身諸問題的討論(張志強)
善導的淨土思想(王公偉)
善導大師的懺悔思想及禮讚儀(聖凱)
智顗的淨土思想(張廷仕)
淨土十要思想研究(何松)
印光大師的佛學思想研究(性源)
傅大士研究(張勇)
黃檗禪學思想研究(劉澤亮)
馬祖道一與洪州宗評傳(何雲)
禪宗與心學(陳利權)
鳩摩羅什禪學思想述評(劉元琪)
黃檗禪學思想述論(道本)
臨濟義玄哲學思想述評(呂有祥)
唐劍南保唐禪派及其禪法思想(黃燕生)
論神會的人生哲學(袁家耀)
宗密會通思想對普照定慧結社之影響(德相)
南宗禪學研究(邢東風)
論慧能禪的境界追求(馮煥珍)
《壇經》主旨探析(伍先林)
關於慧能《壇經》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黃德遠)
《維摩詰經》不二法門思想及其對《壇經》思想的影響(靜岩)
禪宗心性說與王陽明的良知主體論(李霞)
禪宗與羅教(徐小躍)
禪宗倫理學初探(溫金玉)
中國佛教倫理研究(王月清)
憨山大師佛學思想研究(夏清瑕)
憨山思想研究(崔森)
元曉佛學思想研究(金勳)
契嵩及其佛學思想(王予文)
一行及其佛學思想(呂建福)
唯識思想及其發展(徐紹強)
「真唯識量」探討(羅炤)
論佛教唯識學認識論中的主體意識(王健)
《宗鏡錄》的法相唯識思想(施東穎)
玄奘唯識思想之研究(黎耀祖)

第四輯

佛教唯識哲學要義(魏德東)
論阿賴耶識的本體論意義(魏德東)
《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龔雋)
境界與言詮(吳學國)
唯識學在中國的理論發展(宋玉波)
《起信論裂網疏》思想探析(單正齊)
論清辯對「空」的邏輯證明(劉威)
《因明正理門論》研究(巫壽康)
陳那因明思想述評(張力力)
《正理門論》探微(姚南強)
因明的現量觀(宋立道)
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王仲堯)
知禮佛教哲學思想及其時代特徵(王志遠)
生存與解脫(蘇軍)
因果與自然(何曼盈)
試論勝宗十句義論的哲學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姚衛群)
荷澤宗研究(聶清)
《新唯識論》述記(陳強)
有相無相本義及其應用(翁向紅)
宋代佛學心論初探(凌慧)
儒佛交融與朱熹哲學的形成(李作勛)
二程與佛教(周晉)
佛道儒心性論比較研究(恒毓)
佛性論與儒家人性論重建(韓煥忠)
近現代以佛攝儒研究(李遠杰)
論梁漱溟先生的儒佛思想(沈昌曖)
李贄與儒佛(楊國平)
現代新儒家與佛學(徐嘉)
柳宗元與佛教(張君梅)
論蘇軾與佛教(劉石)
晚明佛學的復興與困境(陳永革)
晚清民國佛教思想史論(何建明)

第五輯

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麻天祥)
佛教景教初傳中國歷史的比較研究(張曉華)
中國近代佛教復興與日本(蕭平)
楊文會與近代佛教復興(孫永豔)
太虛、星雲的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的現代化(張華)
民國時期的佛學與社會思潮(李少兵)
佛學與現代醫學(尹立)
隋唐五代宋初私社與寺院的關係(郝春文)
敦煌索氏家族研究(劉雯)
中國古代舍利的瘞埋制度(戴俊英)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郝春文)
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侯旭東)
唐代佛教庶民化問題初探(張朝發)
中國歷史上的比丘尼(楊孝容)
晉唐寺院與寺院經濟研究(謝重光)
試論唐前期的寺院經濟(白文固)
試論唐後期寺院經濟的特點(李德龍)
十至十八世紀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戴發旺)
南傳佛教國家的宗教與政治(宋立道)
十至十五世紀新疆宗教關係研究(孫振玉)
日本當代佛教與政治(高洪)
白族密宗(李東紅)
唐代僧侶與皇權關係研究(鄭顯文)
隋唐前期諸帝佛道政策的沿革及其原因(李金水)
蒙古汗國及元朝時期的宗教政策(韋明)
吐蕃對河隴的統治及其對敦煌文化的影響(安忠義)
試論高昌國的佛教與佛教教團(姚崇新)
西夏佛教研究(田德新)
元明清時期的河西佛教(公維章)
歸義軍時期的河西佛教(劉惠琴)
吐蕃時期的河西佛教(陳海濤)
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交州佛教及其同中原佛教的關係(何勁松)

第六輯

敦煌佛教律儀制度研究(湛如)
悟真事跡初探(續華)
八-十世紀佛教大藏經史(方廣錩)
敦煌變文研究(陸永峰)
敦煌維摩詰文學研究(何劍平)
禪詩研究(吳言生)
禪詩研究(吳言生)
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周裕鍇)
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禪」(楊維中)
禪學美學思想初探(韓鵬杰)
嚴羽的美學理論思維及其與禪宗的關係(何明)
宋詞與佛道思想(史雙元)
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黃卓越)
論東晉僧詩(盧寧)
變文講唱與華梵宗教藝術(李小榮)
魯迅與宗教文化(王家平)
廢名創作中的佛教色彩(吉貞杏)
佛教與二十年代中國現代文學關係之研究(哈迎飛)
李贄的童心‧道家的真人‧佛家的真如(宋珂君)
中古漢譯佛經敘事文學研究(吳海勇)

第七輯

佛學與人學的歷史匯流(譚桂林)
佛教與中古小說(陳洪)
佛經傳譯與中古文學思潮(蔣述卓)
佛教與隋唐五代小說(夏廣興)
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朱慶之)
《洛陽伽藍記》句法研究(蕭紅)
魏晉南北朝佛經詞彙研究(顏洽茂)
《那先比丘經》試探(方廣錩)
漢魏六朝佛經所見若干新興語法成分(董琨)
中古佛經詞語選釋(黃先義)
《慧琳音義》語言研究(姚永銘)
南北朝佛經複音詞研究(顏洽茂)
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梁曉虹)
慧琳和他的一切經音義(徐時儀)
《古尊宿語要》代詞助詞研究(盧烈紅)
漢魏六朝佛經意譯詞研究(梁曉虹)
魏晉南北朝佛經詞語輯釋(王兵)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詞彙研究(董志翹)
《論衡》與東漢佛典詞語比較研究(胡敕瑞)
漢魏六朝佛經代詞探新(俞理明)
早期漢譯佛典語言研究(陳文杰)
《法顯傳》與《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語法比較研究(張全真)

第八輯

梵語悉曇章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周廣榮)
從《正法華經》看竺法護的翻譯特點(葛維鈞)
《五燈會元》動量詞研究(張美蘭)
《南海寄歸內法傳》研究(王邦維)
《敦煌歌詞總編》校讀研究(曾良)
南宋五山與宋代寺院建築(申國全)
宋元江南佛教建築初探(趙琳)
漢唐佛教建築發展之研究(王媛)
漢傳佛教建築禮拜空間探源(張勃)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何孝榮)
禪與禪宗寺院建築布局初探(戴儉)
雲南傣族小乘佛教建築研究(周浩明)
建築‧宗教‧文化(馮煒青)
試論西藏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形制的歷史演變(張欲曉)
西藏藏傳佛教建築裝飾題材的淵源及含義(于水山)
郎木寺歷史及現狀研究(牛宏)
藏傳佛教在蒙古的傳播及影響(史工會)
藏傳佛教禪思想源流初探(邱環)
岷縣藏傳佛教興衰之初探(朱麗霞)
八思巴生平與《彰所知論》對勘研究(王啟龍)
西藏人文主義先驅更敦群培大師評傳(杜永彬)
中國佛教雕塑形式體系的建立(王魯豫)
能海法師評傳(王心革)
《一切宗派源流與教義善說晶鏡史》一書研究(孫悟湖)
佛教與中國傳統藝術審美思維(唐忠毛)
中國漢傳佛教藝術與佛教傳播初探(李桂紅)
敦煌美術與古代中亞阿姆河流派美術的比較研究(劉波)
笈多藝術初探(王鏞)
佛教造像研究(張總)

第九輯

敦煌淨土圖像研究(王惠民)
北涼石塔造像研究(殷光明)
四川唐宋佛教造像的圖像學研究(羅世平)
巴中南龕摩崖造像藝術研究(顧森)
濟南地區石窟、摩崖造像調查與初步研究(李清泉)
炳靈寺一六九窟塑像與壁畫的年代(常青)
敦煌莫高窟史研究(馬德)
天龍山石窟分期研究(李裕群)
克孜爾石窟的洞窟分類與石窟寺院的組成(晁華山)
敦煌莫高窟六世紀末至九世紀中葉的裝飾圖案(薄小瑩)
敦煌莫高窟北朝晚期洞窟的分期與研究(李崇峰)
五-六世紀河西石窟與河西佛教(暨遠志)
克孜爾石窟的佛傳壁畫(丁明夷)
克孜爾中心柱窟研究(馬世長)
克孜爾洞窟形制的研究(許宛音)
莫高窟中心塔柱窟的分期研究(趙青蘭)
中原北方地區北朝晚期的石窟寺(李裕群)
須彌山唐代洞窟的類型和分期(林蔚)
遼寧義縣萬佛堂北魏石窟之研究(劉建華)
中世紀藏傳佛教藝術-江孜白居寺壁畫藝術研究(熊文彬)
須彌山早期洞窟的分期研究(陳悅新)
旅順博物館藏犍陀羅佛教石刻(關欣)
柏茲克里克佛教洞窟分期試論(王玉冬)
西藏阿里托林寺與毗鄰的印度塔博寺、阿契寺三者早期遺存間相互關係的探討(謝鵬)
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謝繼勝)
印度佛教蓮花紋飾之探討(郭乃彰)
釋迦八相圖之研究(蔡睿娟)
敦煌佛教歌曲之研究(林仁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點子書 的頭像
    點子書

    書目集成:各類叢書目錄

    點子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