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藏‧道家部‧莊子卷(全162冊)
編著者:方勇 總編纂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第一冊
《子藏》總序 方勇 一
前言 方勇 一
凡例 一
南華真經五卷〔周〕莊周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莊子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五) 〔周〕莊周撰〔明〕王懋明校 據明如禪室刊本三九五
△第二冊
莊子南華真經十卷(卷六至卷十) 〔周〕莊周撰〔明〕王懋明校 據明如禪室刊本一
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七) 〔周〕莊周撰〔明〕陳楠校 據明刊本二五一
△第三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八至卷十) 〔周〕莊周撰〔明〕陳楠校 據明刊本一
莊子南華真經三卷〔明〕吳勉學校 據明萬曆中刊《二十子》本一七三
△第四冊
南華經不分卷〔周〕莊周撰 佚名圈校 據清抄本一
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七) 〔晉〕郭象注 據宋刊本四○七
△第五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八至卷十) 〔晉〕郭象注 據宋刊本一
莊子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四) 〔晉〕郭象注〔清〕錢陸燦批點並跋 據明刊本一八三
△第六冊
莊子南華真經十卷(卷五至卷十) 〔晉〕郭象注〔清〕錢陸燦批點並跋 據明刊本一
△第七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七)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清〕沈巗校並跋 據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刊《 六子書》本一
△第八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八至卷十)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清〕沈巗校並跋 據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一
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四)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 傅增湘校跋並錄 清羅振玉題識 據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三○三
△第九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五至卷十)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傅增湘校跋並錄清羅振玉題識 據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一
△第一○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七)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傅增湘校並跋 據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一
△第一一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八至卷十)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傅增湘校並跋 據明嘉靖十二年顧春世德堂刊《六子書》本一
莊子郭註十卷(卷一至卷五)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明〕鄒之嶧校刻 據明萬曆三十三年小築刊本三○三
△第一二冊
莊子郭註十卷(卷六至卷十)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明〕鄒之嶧校刻 據明萬曆三十三年小築刊本一
分章標題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七)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勞健題款 據宋刊本六六一
△第一三冊
分章標題南華真經十卷(卷八至卷十)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勞健題款 據宋刊本一
莊子音義三卷〔唐〕陸德明撰 據宋刊宋元遞修《經典釋文》本一三三
莊子音義三卷〔唐〕陸德明撰 據宋刊本三一九
△第一四冊
莊子治要〔唐〕魏徵等節選 據民國八年 上海涵芬樓《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刊《群書治要》本一
南華真經注疏十卷(卷一至卷六) 〔唐〕成玄英撰 據清光緒中黎庶昌輯《古逸叢書》覆宋本一三
△第一五冊
南華真經注疏十卷(卷七至卷十) 〔唐〕成玄英撰 據清光緒中黎庶昌輯《古逸叢書》覆宋本一
△第一六冊
南華邈一卷〔唐〕文如海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南華秋水篇〔宋〕劉敞書 據民國間上海有正書局依宋嘉祐五年劉敞手書影印本七
南華真經章句音義十四卷〔宋〕陳景元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四一
南華真經章句餘事一卷〔宋〕陳景元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三九九
南華真經闕誤〔宋〕陳景元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四一七
南華真經餘事雜錄二卷〔宋〕陳景元輯 據明正統《道藏》本四四五
△第一七冊
壬辰重改證呂太尉經進莊子全解十卷〔宋〕呂惠卿撰〔明〕文彭吳元恭題款 據金大定十二年刊本一
△第一八冊
宋呂觀文進莊子義十卷〔宋〕呂惠卿撰陳任中校輯 據民國二十三年北京大北印書局排印本一
廣成子解一卷〔宋〕蘇軾撰 據清乾隆中綿州李氏萬卷樓刊、嘉慶十四年李調元重校《函海》本三三三
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卷一至卷十) 〔宋〕王雱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三四五
△第一九冊
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卷十一至卷二十) 〔宋〕王雱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卷一至卷十) 〔宋〕王雱撰 據明抄本三二九
△第二○冊
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卷十一至卷二十) 〔宋〕王雱撰 據明抄本一
南華真經直音一卷〔宋〕賈善翔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三二三
莊列十論一卷〔宋〕李士表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三五一
莊子論〔宋〕程俱撰 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涵芬樓依江安傅氏雙鑒樓藏景宋寫本《北山小集》景印三九三
莊子法語四卷〔宋〕洪邁撰 據民國十五年景刊景鈔宋本《擇是居叢書初集·經子法語》 四○七
莊子鬳齋口義十卷(卷一至卷三) 〔宋〕林希逸撰 據宋刊本四八一
△第二一冊
莊子鬳齋口義十卷(卷四至卷十) 〔宋〕林希逸撰 據宋刊本一
△第二二冊
纂圖互注南華真經十卷〔宋〕龔士卨撰 據元刊本(卷五至卷六 據另一元刊本配補) 一
△第二三冊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一百六卷(卷一至卷十五) 〔宋〕褚伯秀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第二四冊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一百六卷(卷十六至卷三十七) 〔宋〕褚伯秀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第二五冊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一百六卷(卷三十八至卷五十八) 〔宋〕褚伯秀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第二六冊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一百六卷(卷五十九至卷八十三) 〔宋〕褚伯秀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第二七冊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一百六卷(卷八十四至卷一百六) 〔宋〕褚伯秀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第二八冊
莊子逸篇〔宋〕王應麟輯 據清同治九年揚州書局依太原閻氏箋本重刊《困學紀聞》本二
莊子南華真經三卷〔宋〕劉辰翁點校 據明萬曆刊本一九
△第二九冊
莊子南華真經三卷〔宋〕林希逸口義劉辰翁點校〔明〕唐順之釋 據明萬曆十年徐常吉刊本一
△第三○冊
南華真經循本三十卷〔宋〕羅勉道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第三一冊
莊周氣訣解一卷〔宋〕宇文居鎡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一
莊子內篇訂正二卷〔元〕吳澄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九
莊子養生主 佚名集注 據明鈔本《永樂大典》卷八千五百八十七九九
莊子天運佚名集注 據明鈔本《永樂大典》卷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五一二一
莊子纂要〔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一六七
莊子通義十卷(卷一至卷五) 〔明〕朱得之撰〔明〕傅山批點 據明嘉靖三十九年浩然齋刊本一九九
△第三二冊
莊子通義十卷(卷六至卷十) 〔明〕朱得之撰〔明〕傅山批點 據明嘉靖三十九年浩然齋刊本一
莊子解一卷〔明〕楊慎撰 據清乾隆六十年養拙山房刊《升庵外集》本五○七
莊子闕誤一卷〔明〕楊慎撰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五四五
莊子難字〔明〕楊慎撰 據明萬曆三十三年手抄《楊升庵字學四種》本五六一
△第三三冊
南華真經標解六卷〔明〕邵弁撰 據明刊本(原書最後有缺葉) 一
翼莊一卷〔明〕高撰 據清乾隆中綿州李氏萬卷樓刊、嘉慶十四年李調元重校《函海》本五一三
廣成子疏一卷〔明〕王文祿撰 據民國二十七年上海涵芬樓景印明隆慶刊《百陵學山》本五三三
△第三四冊
南華真經副墨八卷(卷一至卷三) 〔明〕陸西星撰 據明萬曆六年李齊芳刊本一
△第三五冊
南華真經副墨八卷(卷四至卷七) 〔明〕陸西星撰 據明萬曆六年李齊芳刊本一
△第三六冊
南華真經副墨八卷(卷八) 〔明〕陸西星撰 據明萬曆六年李齊芳刊本一
少師張先生批評莊子義十卷〔明〕張居正撰 據明萬曆八年劉維刊本一二一
△第三七冊
莊子鬳齋口義補註十卷(卷一至卷六) 〔明〕張四維撰 據明萬曆二年敬義堂刊《三子口義》本一
△第三八冊
莊子鬳齋口義補註十卷(卷七至卷十) 〔明〕張四維撰 據明萬曆二年敬義堂刊《三子口義》本一
莊義要刪十卷(卷一) 〔明〕孫應鰲撰 據明萬曆八年陶幼學刊本四六三
△第三九冊
莊義要刪十卷(卷二至卷五) 〔明〕孫應鰲撰 據明萬曆八年陶幼學刊本一
△第四○冊
莊義要刪十卷(卷六至卷十) 〔明〕孫應鰲撰 據明萬曆八年陶幼學刊本一
△第四一冊
南華經解二卷〔明〕李贄撰 據明刊本一
莊子類纂〔明〕沈津撰 據朝鮮肅宗十八年閔昌道刊《百家類纂》本(《逍遙遊》、《齊物論》 據明隆慶元年刊本配補) 一六一
莊子通十卷(卷一至卷六) 〔明〕沈一貫撰 據明萬曆十五年至十六年蔡貴易刊、二十七年重修《老莊通》本三一七
△第四二冊
莊子通十卷(卷七至卷十) 〔明〕沈一貫撰 據明萬曆十五年至十六年蔡貴易刊、二十七年重修《老莊通》本一
南華經標略六卷(開頭至外篇上) 〔明〕張位撰 據明萬曆十八年吳氏籍甚齋刊本四二一
△第四三冊
南華經標略六卷(外篇下至雜篇下) 〔明〕張位撰 據明萬曆十八年吳氏籍甚齋刊本一
南華真經題評十卷〔明〕張位撰 據明萬曆刊本二四五
△第四四冊
莊子南華真經四卷〔明〕謝汝韶批校 據明萬曆六年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一
莊子翼八卷(卷一至卷三) 〔明〕焦竑撰 據明萬曆十六年王元貞校刊《老莊翼》本二八一
△第四五冊
莊子翼八卷(卷四至卷八) 〔明〕焦竑撰 據明萬曆十六年王元貞校刊《老莊翼》本一
△第四六冊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莊子品彙釋評四卷〔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參閱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刊本(原書缺卷四第六十六葉) 一
△第四七冊
南華真經義纂十卷〔宋〕褚伯秀〔明〕朱得之撰〔明〕李栻纂 據明刊本一
△第四八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七)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明〕孫鑛評點 據明世德堂刊本一
△第四九冊
南華真經十卷(卷八至卷十) 〔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明〕孫鑛評點 據明世德堂刊本一
莊子南華真經十卷(卷一至卷六) 〔明〕張登雲參補 據明萬曆七年朱東光刊《中立四子集》本三○三
△第五○冊
莊子南華真經十卷(卷七至卷十) 〔明〕張登雲參補 據明萬曆七年朱東光刊《中立四子集》本一
南華發覆八卷(卷一至卷五) 〔明〕釋性𣻢撰 據清乾隆十四年雲林懷德堂刊本二三七
△第五一冊
南華發覆八卷(卷六至卷八) 〔明〕釋性𣻢撰 據清乾隆十四年雲林懷德堂刊本一
莊子品節(一)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三三一
△第五二冊
莊子品節(二)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一
觀老莊影響論一卷〔明〕釋德清撰 據明萬曆間刊《憨山老人夢遊集》本一八三
莊子內篇註四卷〔明〕釋德清撰 據清光緒十四年金陵刻經處刊本二三九
△第五三冊
南華經品節〔明〕楊起元撰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刊《諸經品節》本一
△第五四冊
南華真經旁註五卷〔明〕方虛名撰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刊本一
△第五五冊
南華真經八卷〔明〕馮夢禎校注 據明刊本一
△第五六冊
南華真經八卷〔明〕黃正位批校 據清乾隆四十一年大成齋刊本一
△第五七冊
莊子弋說〔明〕沈長卿撰 據明萬曆刻《沈氏弋說》本一
南華經別編二卷〔明〕王宗沐撰 據明萬曆三年施觀民刊本五七
玉堂校傳如崗陳先生南華經精解八卷(一) 〔明〕陳懿典撰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熊雲濱刊本三四六
△第五八冊
玉堂校傳如崗陳先生南華經精解八卷(二) 〔明〕陳懿典撰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熊雲濱刊本一
南華真經三注大全二十一卷(卷一至卷三) 〔明〕陳懿典撰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五七五
△第五九冊
南華真經三注大全二十一卷(卷四至卷十三) 〔明〕陳懿典撰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一
△第六○冊
南華真經三注大全二十一卷(卷十四至卷二十一) 〔明〕陳懿典撰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一
莊子〔明〕歸有光輯評 據明天啟五年刊《諸子彙函》本五三七
△第六一冊
南華真經評註十卷〔晉〕郭象注〔明〕歸有光批閱文震孟訂正 據明天啓四年竺塢刊《道德南華二經評注》本一
△第六二冊
解莊十二卷〔明〕陶望齡撰〔明〕郭正域評 據明天啟元年吳興茅兆河刊朱墨套印本一
△第六三冊
莊子雋一卷〔明〕陳繼儒撰 據明蕭鳴盛刊《五子雋》本一
莊子膏肓四卷〔明〕葉秉敬撰 據明萬曆四十二年刊本一一五
遯居士批莊子內篇一卷〔明〕顧起元撰 據明刊《歸鴻館雜著八種》本七二三
△第六四冊
新刻葵陽黃先生南華文髓八卷〔明〕黃洪憲撰 據明萬曆間八閩上郡書林喬山堂龍田刊本一
△第六五冊
廣莊一卷〔明〕袁宏道撰 據明崇禎二年佩蘭居刊《袁中郎全集》本一
導莊〔明〕袁中道撰 據明萬曆四十六年刊《珂雪齋集選》本四五
說莊三卷〔明〕李騰芳撰 據明萬曆四十二年范鳳翼開萬閣刊本九三
莊子南華真經四卷(卷一至卷二) 〔明〕閔齊伋輯校 據明閔齊伋刻朱墨套印本四八三
△第六六冊
莊子南華真經四卷(卷三至卷四) 〔明〕閔齊伋輯校 據明閔齊伋刻朱墨套印本一
新刻韓會狀注釋莊子南華真經狐白四卷(卷一至卷二) 〔明〕韓敬撰 據明萬曆四十二年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二四三
△第六七冊
新刻韓會狀注釋莊子南華真經狐白四卷(卷三至卷四) 〔明〕韓敬撰 據明萬曆四十二年書林余氏自新齋刊本一
莊子奇賞四卷〔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啟六年刊《諸子奇賞》本二四九
△第六八冊
南華經十六卷〔晉〕郭象注〔宋〕林希逸口義劉辰翁點校〔明〕王世貞評點陳仁錫批註 據明吳興淩君寔刊五色套印本一
△第六九冊
古蒙莊子四卷〔明〕王繼賢訂正吳宗儀校釋 據明萬曆三十九年蒙城縣學王繼賢刊本一
△第七○冊
南華經因然六卷〔明〕吳伯與撰 據明刊本(卷五至卷六 據另一明刊本配補,卷五《庚桑楚》有闕文) 一
△第七一冊
南華經晉註十卷(卷一至卷六) 〔明〕盧復輯 據明錢塘盧氏溪香館刊本一
△第七二冊
南華經晉註十卷(卷七至卷十) 〔明〕盧復輯 據明錢塘盧氏溪香館刊本一
莊子翼評點八卷〔明〕董懋策撰 據清光緒三十二年會稽董氏取斯家塾刊《董氏叢書》本四一三
△第七三冊
丈荷齋南華日抄四卷(卷一至卷三) 〔明〕徐曉撰 據明崇禎十年刊本一
△第七四冊
丈荷齋南華日抄四卷(卷四) 〔明〕徐曉撰 據明崇禎十年刊本一
測莊一卷〔明〕石人隱士撰 據明天啟六年快堂刊《快書》本二二九
莊子榷八卷〔明〕金兆清撰 據明崇禎八年刊本二五九
△第七五冊
莊子南華真經三卷〔明〕譚元春評閱張溥參正 據明崇禎八年刊本一
莊子提正一卷〔明〕覺浪道盛撰 據明末清初刊《嘉興藏》本四九五
△第七六冊
南華詁六卷〔明〕魏光緒撰 據明崇禎十年刊本一
△第七七冊
南華經集註七卷〔明〕潘基慶撰 據明刊本一
△第七八冊
南華經句解四卷〔明〕陳榮選撰 據清乾隆三年饒青軒刊本一
南華經要刪注釋評林十卷〔明〕陳榮選校輯 據明萬曆十四年刊本(原書缺卷三第二葉) 四四七
△第七九冊
南華經薈解三十三卷(卷一至卷十三) 〔明〕郭良翰撰 據明天啓六年刊本一
△第八○冊
南華經薈解三十三卷(卷十四至卷三十三) 〔明〕郭良翰撰 據明天啓六年刊本一
△第八一冊
南華真經本義十六卷附錄八卷(卷一至卷十一) 〔明〕陳治安撰 據明崇禎五年刊本一
△第八二冊
南華真經本義十六卷附錄八卷(卷十二至卷末) 〔明〕陳治安撰 據明崇禎五年刊本一
△第八三冊
南華真經注疏四卷〔明〕程以寧撰 據清光緒三十二年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輯要》本一
△第八四冊
南華春點〔明〕劉士璉撰 據明刊本一
△第八五冊
南華經臺縣三卷〔明〕吳伯敬撰 據明萬曆三十八年吳士京刊本一
傅青主先生法書南華經〔明〕傅山撰 據民國間依明傅山手跡影印本六五三
莊子解〔明〕傅山撰 據清宣統三年山陽丁寶銓刊《霜紅龕集》本六九一
△第八六冊
藥地炮莊九卷附錄三卷〔明〕方以智撰 據清康熙三年廬陵曾玉祥此藏軒刊本一
△第八七冊
藥地炮莊九卷〔明〕方以智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成都美學林排印本一
△第八八冊
莊子詁不分卷〔明〕錢澄之撰 據清同治二年斟雉堂刊《飲光先生全書非f屈合詁》本一
漆園指通三卷〔明〕俍亭淨挺撰 據明末清初刊《嘉興藏》本二九九
讀莊小言一卷〔明〕文德翼撰 據清乾隆間刊本五一五
△第八九冊
南華真經影史九卷〔明〕周拱辰撰 據清嘉慶八年聖雨齋重刊本一
莊子通一卷〔明〕王夫之撰 據清同治四年金陵節署湘鄉曾氏刊《船山遺書》本三三九
莊子解三十三卷(卷一至卷十一) 〔明〕王夫之撰 據清同治四年金陵節署湘鄉曾氏刊《船山遺書》本三八三
△第九○冊
莊子解三十三卷(卷十二至卷三十三) 〔明〕王夫之撰 據清同治四年金陵節署湘鄉曾氏刊《船山遺書》本一
南華雅言一卷〔明〕莊元臣撰 據手抄《莊忠甫雜著》本四六三
南華泚筆二卷〔明〕曹宗璠撰 據清康熙年間刊《金壇曹氏集四種》本五三七
△第九一冊
拜環堂莊子印八卷(卷一至卷四) 〔明〕陶崇道撰 據清順治間陶淶陶澴刊本(序言有缺葉) 二
△第九二冊
拜環堂莊子印八卷(卷五至卷八) 〔明〕陶崇道撰 據清順治間陶淶陶澴刊本(序言有缺葉) 一
△第九三冊
莊子之學〔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七年刊《繹史》本一
南華真經合注吹影三十三卷(卷一至卷十三) 〔清〕胡文蔚撰 據清刊本一一五
△第九四冊
南華真經合注吹影三十三卷(卷十四至卷三十三) 〔清〕胡文蔚撰 據清刊本一
△第九五冊
莊子因六卷〔清〕林雲銘撰 據清光緒六年常州培本堂善書局刊本一
△第九六冊
讀莊子法一卷〔清〕林雲銘撰 據清光緒二年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一
讀莊一吷不分卷〔清〕顧如華撰 據清木活字排印本一九
詠莊集一卷〔清〕程從大著 據清康熙十八年程氏培風堂刊本一八九
聯莊〔清〕張潮撰 據清康熙間新安張氏霞舉堂刊《檀幾叢書》本三三一
檀山南華經質〔清〕王泰徵輯釋 據清康熙間刊本三四五
△第九七冊
莊子讀本一卷〔清〕方人傑撰 據清乾隆三十七年刊《莊騷讀本》本一
莊子旁註五卷(卷一至卷三) 〔清〕吳承漸輯注 據清康熙三十八年璫水春波漁舍刊本三○一
△第九八冊
莊子旁註五卷(卷四至卷五) 〔清〕吳承漸輯注 據清康熙三十八年璫水春波漁舍刊本一
莊子釋意三卷〔清〕高秋月集說〔清〕曹同春論正 據清康熙二十九年文粹堂刊本二四七
△第九九冊
莊子解十二卷〔清〕吳世尚撰 據民國九年劉氏刊《貴池先哲遺書》本一
△第一○○冊
南華經解三十三卷〔清〕宣穎撰 據清同治五年皖城藩署刊本一
南華經傳釋一卷〔清〕周金然撰 據清嘉慶間南滙吳省蘭聽彜堂刊《藝海珠塵》本五五一
△第一○一冊
莊子辯正六卷〔清〕胡方撰 據清嘉慶十九年鴻桷堂刊本一
唱莊一卷〔清〕沈堡撰 據清乾隆十九年刊《漁莊晚唱》本六三一
△第一○二冊
南華簡鈔四卷〔清〕徐廷槐撰 據清乾隆六年刊本一
莊子存校〔清〕王懋竑撰 據清同治十一年福建撫署刊《讀書論疑》本四六九
△第一○三冊
莊子未定稿四卷〔清〕何如漋撰 據清嘉慶十七年何東閣刊本一
△第一○四冊
南華通七卷舊題〔清〕屈復撰 據清道光十五年陝西朝邑李元春刊《青照堂叢書》本一
莊子彙考等四卷〔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據清雍正四年內府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二三九
△第一○五冊
莊子鈔〔清〕浦起龍撰 據清乾隆九年三吳書院刊《古文眉詮》本一
南華通七卷〔清〕孫嘉淦撰 據清刊本六一
南華本義不分卷〔清〕林仲懿撰 據清乾隆十六年刊本二六五
擬摘入藏南華經一卷〔清〕吳震生撰 據清嘉慶間刊《笠閣叢書》本四七三
莊子解一卷〔清〕吳峻撰 據清光緒二年世楷堂刊《昭代叢書》本五二五
△第一○六冊
南華經大意解懸參註五卷〔清〕藏雲山房主人撰 據手稿本(原稿卷五《雜篇 ·寓言》第二十七後缺 一
△第一○七冊
莊子述記一卷〔清〕任兆麟撰 據清光緒十年蜀西廖氏閑雲精舍刊《任氏述記》本一
莊子音義考證三卷〔清〕盧文弨撰 據清乾隆五十六年盧氏刊《抱經堂叢書》本二九
莊子獨見不分卷〔清〕胡文英撰 據清乾隆十七年同德堂刊本四九
△第一○八冊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考證〔清〕王太岳等纂 據清乾隆間木活字排印《武英殿聚珍版書窔J定四庫全書考證》本一
莊子鈔〔清〕高嵣撰 據清乾隆五十三年廣郡永邑培元堂楊氏刊《高梅亭讀書叢鈔·歸餘鈔》本二九
南華瀝摘萃一卷〔清〕馬魯摘評 據清同治九年敦倫堂刊本一七七
莊子章義五卷〔清〕姚鼐撰 據清光緒五年桐城徐宗亮刊《惜抱軒遺書三種》本二二五
△第一○九冊
方齋補莊一卷〔清〕方正瑗撰 據清光緒十四年刊《桐城方氏七代遺書》本一
莊子雜志〔清〕王念孫撰 據清同治九年金陵書局刊《讀書雜志·餘編》本三六
莊子雪三卷〔清〕陸樹芝撰 據清嘉慶四年文選樓刊本一三七
△第一一○冊
莊子節選〔清〕楊祖桂撰 據手稿本一
莊子故〔清〕何夢瑤撰 據清刊本九九
△第一一一冊
司馬彪莊子注附莊子注考逸〔清〕孫馮翼輯 據清嘉慶二至七年承德孫氏刊《問經堂叢書》本一
莊子選四卷〔清〕張道緒撰 據清嘉慶十六年人境軒刊《文選十三種》本六七
莊子逸篇〔宋〕王應麟輯〔清〕萬希槐集證 據清嘉慶十二年山淵堂刊《困學紀聞五箋集證》本二九三
莊子逸篇〔宋〕王應麟輯〔清〕翁元圻注 據清道光五年餘姚翁氏守福堂刊《困學紀聞注》本三一六
莊子南華經心印不分卷〔清〕朱敦毅撰 據手稿本三四三
△第一一二冊
南華經三卷〔清〕郎懋學參注 據清抄本一
△第一一三冊
莊子本義二卷〔清〕梅沖撰 據清道光元年承學堂刊本一
逍遙遊釋〔清〕徐潤第撰 據清光緒三年徐繼畬校刊《敦艮齋遺書》本一八七
讀莊子叢錄〔清〕洪頤煊撰 據清光緒十三年醉六堂刊《傳經堂叢書·讀書叢錄》本二二八
莊子韻讀〔清〕江有誥撰 據清嘉慶道光間刊《江氏音學十書·先秦韻讀》本二四三
司馬彪莊子注附莊子司馬注補遺等〔清〕茆泮林輯 據清道光十四年梅瑞軒刊《梅瑞軒十種古逸書》本二六七
△第一一四冊
莊子內篇順文不分卷〔清〕戴煦撰 據手稿本一
莊子司馬彪注附逸莊子〔清〕黃奭輯 據清光緒間刊《漢學堂叢書》本二三九
莊子一卷〔清〕曾國藩節選 據民國十三年上海有正書局排印《古文四象》本四五○
詳注莊子雜鈔〔清〕曾國藩鈔 據上海會文堂印《詳注經史百家雜鈔》本四八二
莊子正讀內篇〔清〕楊沂孫撰 據手稿本五一七
莊子扎記一卷〔清〕郭嵩燾撰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百家子書》本(附《莊子南華經》後) 五八五
讀莊劄記一卷〔清〕朱景昭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排印《無夢軒遺書》本五九一
△第一一五冊
南華指月六卷〔清〕張士保撰 據手稿本一
△第一一六冊
南華外雜篇辨偽四卷〔清〕張士保撰 據手稿本一
南華經解不分卷〔清〕方潛撰 據清光緒二十二年桐城方氏刊本四七三
△第一一七冊
莊子平議三卷〔清〕俞樾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春在堂全書·諸子平議》本一
莊子人名考一卷〔清〕俞樾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刊《春在堂全書·俞樓雜纂》本一三五
莊子審音不分卷〔清〕席樹聲輯 據清刻本一八七
△第一一八冊
南華贅解不分卷(一) 〔清〕劉鳳苞撰 據清末劉起庚抄本一
△第一一九冊
南華贅解不分卷(二) 〔清〕劉鳳苞撰 據清末劉起庚抄本一
△第一二○冊
南華雪心編八卷(卷一至卷四) 〔清〕劉鳳苞撰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晚香堂刊本一
△第一二一冊
南華雪心編八卷(卷五至卷八) 〔清〕劉鳳苞撰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晚香堂刊本一
△第一二二冊
莊子約解四卷〔清〕劉鴻典撰 據清同治五年威邑呂仙巖玉成堂刊本一
△第一二三冊
南華真經正義不分卷附錄三卷〔清〕陳壽昌撰 據清光緒十九年怡顔齋刊本一
△第一二四冊
莊子王氏註二卷〔清〕王闓運撰 據清同治八年長沙王氏刊本一
百大家評注莊子南華經十卷〔明〕歸有光等批點〔清〕王闓運輯評 據民國六年中華圖書館石印本二二一
南華經發隱一卷〔清〕楊文會撰 據清光緒三十年金陵刻經處刊《楊仁山居士遺書》本四八三
△第一二五冊
莊子點勘十卷〔清〕吳汝綸撰 據清宣統二年衍星社排印《桐城吳先生點勘七子》本一
莊子集辨〔清〕曾和瑞撰 據清光緒十年刊本二五九
△第一二六冊
莊子識小一卷〔清〕郭階撰 據清光緒十五年刊《春暉雜稿》本一
莊子集解八卷〔清〕王先謙撰 據清宣統元年湖南思賢書局刊本一七
莊子集釋十卷(卷一至卷三) 〔清〕郭慶藩撰 據清光緒二十年湖南思賢講舍刊本四四五
△第一二七冊
莊子集釋十卷(卷四至卷十) 〔清〕郭慶藩撰 據清光緒二十年湖南思賢講舍刊本一
△第一二八冊
讀莊子札記八卷〔清〕郭慶藩撰 據手稿本一
南華經講義二十八卷(卷一至卷十) 〔清〕陶浚宣撰 據清末民初手抄本三四七
△第一二九冊
南華經講義二十八卷(卷十一至卷二十八) 〔清〕陶浚宣撰 據清末民初手抄本一
△第一三○冊
莊子辨訛〔清〕劉鍾英撰 據手稿本一
△第一三一冊
莊子札迻〔清〕孫詒讓撰 據清光緒二十年瑞安孫氏刊《札迻》本一
莊子校書三卷〔清〕于鬯撰 據一九六三年中華書局排印《香草續校書》本二九
莊子補釋一卷〔清〕寧調元撰 據民國四年排印《太一遺書》本八五
莊子經說敘意 廖平撰 據民國十年四川存古書局刊《新訂六譯館叢書》本一一三
莊子天下篇新解 廖平撰 據民國十年四川存古書局刊《新訂六譯館叢書》本一三一
莊子淺說四卷 林紓撰 據民國十二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一三七
莊子大同說十卷(卷一至卷二)王樹枏撰 據陶盧精抄本三八五
△第一三二冊
莊子大同說十卷(卷三至卷十) 王樹枏 撰 據陶盧精抄本一
莊子大同說 王樹枏撰 據古學院抄本五○三
△第一三三冊
莊子大同學 佚名撰 據手抄本 一
莊子故八卷 馬其昶撰 嚴復評點 據清光緒三十一年刊《集虛草堂叢書》本四一
莊子評點 嚴復撰曾克耑校錄 據一九五三年香港《岷雲堂叢刊》本五○三
莊子札記三卷 武延緒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永年武氏所好齋刊《所好齋札記》本五六五
△第一三四冊
莊子發微 王傳燮撰 據民國五年排印本一
讀莊子札記一卷 陶鴻慶撰 據民國八年 待曉廬排印《讀諸子札記》本八五
莊子文粹二卷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一二五
莊子南華經內篇 無名氏抄寫圈點 聶守仁附識 據手抄本一八一
南華真經殘卷校記一卷 羅振玉撰 據民國十二年刊《永豐鄉人雜著續編》本三二一
莊子札記一卷 孫毓修撰 據民國八年 上海涵芬樓影印《四部叢刊》本(附《南華真經》後) 三五三
莊子天下篇釋義 梁啓超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飲冰室合集》本三七九
莊子奇文演義 香夢詞人撰 據民國八年 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本四○三
△第一三五冊
莊子解 朱青長撰 據民國間石印本一
△第一三六冊
莊子集注稿本五卷 阮毓崧撰 據民國十九年上海中華書局影印本一
△第一三七冊
重訂莊子集註五卷 阮毓崧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一
△第一三八冊
莊子匯通 鄭星駟撰 據民國二十年排印本一
莊子解故一卷章 炳麟撰 據民國六年浙江圖書館刊《章氏叢書》本八一
齊物論釋一卷 章炳麟撰 據民國六年浙江圖書館刊《章氏叢書》本一六一
齊物論釋定本一卷 章炳麟撰 據民國六年浙江圖書館刊《章氏叢書》本二八九
莊子王本集注 李大防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四二九
△第一三九冊
莊子斠補一卷 劉師培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甯武南氏排印《劉申叔先生遺書》本一
逍遙遊釋不分卷 孫至誠撰 據民國十三年排印本二三
莊子詮詁不分卷 胡遠濬撰 據民國六年排印本九三
莊子菁華錄八卷 張之純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錄》本四九五
△第一四○冊
莊子淺訓 蔣兆燮撰 據民國八年 上海新民圖書館排印本一
莊子補註四卷 奚侗撰 據民國六年江蘇省立官紙印刷廠排印本三一九
莊子天下篇講疏 顧實撰 據民國十七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四九九
△第一四一冊
莊子章義 胡樸安撰 據民國三十二年安吳胡氏樸學齋刊《樸學齋叢書》本一
莊子內篇章義淺說 胡樸安撰 據民國十二年國學研究會排印《國學彙編》第三集一七三
莊子管見 金其源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商務印書館排印《讀書管見》本一八三
莊子哲學 附莊子內篇解說 曹受坤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石印本一九七
讀莊窮年錄二卷 秦毓鎏撰 據民國六年排印本四九七
△第一四二冊
莊子研究及淺釋 王治心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羣學社排印本一
莊子新義 朱文熊撰 據民國二十三年無錫民生排印本三三七
△第一四三冊
莊子音義辨證 吳承仕撰 據民國十二年排印《經籍舊音辨證》本一
莊子釋滯一卷 劉咸炘撰 據民國間成都雙流劉氏尚友書塾刊《推十書》本二七
莊子洛誦 陶西木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中華印刷局排印本一五七
莊子瞻明 陶西木撰 據民國間石印本四一一
莊子大傳 陳登澥撰 據民國二十三年北平文嵐簃排印《七閩叢書》本四七九
莊子音義繹一卷 丁展成撰 據民國二十年排印本(附《老子校語》後) 五三三
△第一四四冊
莊子學案 郎擎霄撰 據民國二十三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一
莊子哲學一卷 附莊子字義一卷 佚名撰 據手稿本四一一
莊子集解補正 胡懷琛撰 據民國二十九年安吳胡氏排印《樸學齋叢書》第一集五八一
△第一四五冊
讀莊子天下篇疏記 錢基博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學小叢書》本一
莊子天下篇類纂 錢基博撰 據民國二十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學文選類纂》本一○七
莊子天下篇釋一卷 方光撰 據民國十六年惠陽方山山館排印《國學別錄》本一二三
莊子校釋 支偉成撰 據民國十三年上海泰東圖書局排印本二一一
莊子哲學 蘇甲榮撰 據民國十九年排印本五○一
△第一四六冊
莊子正一卷 石永壄撰 據民國三十四年石印本一
莊子新疏 黃元炳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上海醫學書局排印本二一五
白話譯解莊子 葉玉轔(麟)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大達圖書供應社排印本四七五
△第一四七冊
莊子內篇學 陳柱撰 據民國五年中國學術討論社排印本一
闡莊 陳柱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北流陳氏十萬卷樓刊《子二十六論》本一六七
莊子內篇證補 朱桂曜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學小叢書》本二三五
△第一四八冊
莊子引得 聶筱珊等編纂 據民國三十六年哈佛燕京學社排印本一
△第一四九冊
莊子內篇校釋 聞一多撰 據一九四九年開明書店版《聞一多全集》本一
莊子章句 聞一多撰 據手稿本 五九
△第一五○冊
莊子校補 聞一多撰 據手稿本 一
莊子校拾 聞一多撰 據手稿本 五九
莊子義疏 聞一多撰 據手稿本 九一
莊子新探 施章撰 據民國十九年國立中央大學出版部排印本二六一
南華直旨(第二、三、四冊未曾出版) 楊文煊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北平星星日報印刷部排印本三七七
莊子天下篇自述其學說九句之解釋 胡子霖撰 據民國二十九年成都黃埔出版社排印《黃埔季刊》第二卷第四期五二七
△第一五一冊
南華經解選讀 周學熙選 據民國二十一年周氏師古堂刊本一
莊子拾遺一卷 楊樹達撰 據一九六二年北京中華書局排印《積微居讀書記》本二三一
章太炎莊子解詁 駁義二卷 劉武撰 據手抄本(缺卷上) 二五九
莊子集解內篇 補正劉武撰 據一九五八年古籍出版社排印本三九三
△第一五二冊
莊子札記(存卷八至卷二十二,裝訂次序亂) 馬敘倫撰 據民國間排印本一
莊子義證三十三卷(卷一至卷十) 馬敘倫撰 據民國十九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三二五
△第一五三冊
莊子義證三十三卷(卷十一至卷三十三) 馬敘倫撰 據民國十九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一
莊子天下篇述義 馬敘倫撰 據一九五八年上海龍門聯合書局排印本六九五
△第一五四冊
莊子天下篇校釋一卷 譚戒甫撰 據民國間湘潭譚氏油印本一
莊子天下篇校釋一卷 譚戒甫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漢口華中日報社排印本一一三
莊子瑣記 劉文典撰 據民國十七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三餘札記》本一九九
莊子補正十卷(卷一至卷五) 劉文典撰 據民國三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二一七
△第一五五冊
莊子補正十卷(卷六至卷十) 劉文典撰 據民國三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一
△第一五六冊
莊子詁義十卷 范耕研撰 據手抄本一
△第一五七冊
莊子新釋 張黙生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濟東印書社排印本一
莊子文選 張默生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濟東印書社排印《先秦諸子文選》本三一一
莊子新證二卷 于省吾撰 據民國二十九年北京大業印刷局排印《雙劍誃諸子新證》本三五一
莊子選注 沈德鴻撰 據民國十五年排印《學生國學叢書》本四○一
△第一五八冊
莊子哲學 蔣錫昌撰 據民國二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一
莊子釋義 張栩撰 據民國二十八至二十九年《古學叢刊》第一至九期(原著排印至《養生主》『道大』止) 二九五
莊子諸篇考辨 蔣復璁撰 據民國間油印本三九一
莊子逍遙遊講錄等 鄭奠輯錄 據民國間排印本四二三
△第一五九冊
莊子天下篇箋證 高亨撰 據民國間油印本一
莊子今箋 高亨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開封歧文齋刊《諸子今箋》本一一五
莊子天下篇要詮 王蘧常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諸子學派要詮》本三二七
莊子研究 葉國慶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學小叢書》本三九一
△第一六○冊
莊子精華 上海中華書局編 據民國三十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一
莊子講解 張貽惠撰 據民國三十五年綜合學術社排印本二○三
莊子天下篇薈釋 單晏一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西安黎明日報社排印本三八五
莊子校證 楊明照撰 據民國二十六年排印《燕京學報》第二十一期五六三
△第一六一冊
莊子校釋五卷 王叔岷撰 據民國三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手稿影印本一
△第一六二冊
郭象莊子注校記五卷 王叔岷撰 據一九五○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一
敦煌莊子殘卷 附黑水城莊子殘本 葉蓓卿輯《敦煌莊子殘卷》 據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敦煌寶藏》、四川人民出版社 《英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 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獻》、《黑水城莊子殘本》 據上海古籍出版社《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藏黑水城文獻》、北平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 據俄國亞細亞博物院贈黑水城《呂觀文進莊子內外篇義》殘本膠片(共五十二葉)影印本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