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楊朱(全二十六册)
編著者:方勇 總編纂 
出版單位: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第1册: 
沖虛至德真經三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列子八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嘉靖六年(1527)關中許氏樊川别業刊《六子書》本 187 
沖虛真經八卷 [周]列禦寇撰 金黼廷批校 據明萬曆五年(1577)施堯臣刊《紫薇堂四子》本 351 
沖虛真經八卷(卷一~卷二)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九年(1581)陳楠刊《四子書》本 579 
△第2册: 
沖虛真經八卷(卷三~卷八)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九年(1581)陳楠刊《四子書》本 1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二卷 [周]列禦寇撰 據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董氏秋聲閣刊《四子全書》本 167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 [周]列禦寇撰 [明]吳勉學校 據明刊《二十子全書》本 367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卷一~卷二) [周]列禦寇撰 [明]黄之寀校 據明刊本 575 
△第3册: 
列子沖虛真經八卷(卷三~卷八) [周]列禦寇撰 [明]黄之寀校 據明刊本 1 
列子二卷 [周]列禦寇撰 佚名批校 據清光緒元年湖北崇文書局刊《子書百家》本 147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清]黄丕烈、汪駿昌、葉昌熾跋 據宋刊本 259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據清嘉慶十八年(1813)陳春刊《湖海樓叢書》本 383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一~卷五) [晉]張湛注 據清光緒十年(1884)《鐵華館叢書》影宋本 613 
△第4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六~卷八) [晉]張湛注 據清光緒十年(1884)《鐵華館叢書》影宋本 1 
蕭子雲書《列子》 (梁)蕭子雲書 據宋拓《淳化閣帖》本 45 
列子治要 [唐]魏徵等節選 據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1787)刊《羣書治要》本 53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宋刊本 6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本(原書卷二有抄配;卷二、卷四、卷六、卷八缺葉,據另一元明本補。) 307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一~卷五)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纂圖互注六子》本 515 
△第5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卷六~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元刊元明遞修《纂圖互注六子》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清]周星詒校並跋 據元刻本 69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黄丕烈校並跋 據明嘉靖十二年(1533)世德堂刊《六子書》本 279 
△第6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顧廣圻、袁廷檮批校 葉景葵跋 據明嘉靖間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管禮耕批校 據明嘉靖間刊《六子書》本 359 
△第7册: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江德量批校 據明刊《六子書》本 1 
沖虛至德真经八卷 (晋)张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陸雲士校並跋 據明刊本 353 
△第8册: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明]虞九章、王震亨訂正 據明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清嘉慶九年(1804)姑蘇王氏聚文堂刊《十子全書》本 281 
列子八卷(卷一~卷六)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章鈺校並跋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491 
△第9册: 
列子八卷(卷七~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章鈺校並跋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1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清]翁廉批校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59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羅復堪過録梁啓超批語 據清光緒二年(1876)浙江書局刊《二十二子》本 319 
列子八卷(卷一~卷四)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方惟一批校 據清覆刊世德堂本 579 
△第10册: 
列子八卷(卷五~卷八)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方惟一批校 據清覆刊世德堂本 1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蔡元培批校 據清光緒間覆刊世德堂本 123 
列子八卷 [晉]張湛注 [唐]殷敬順釋文 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排印《四部備要》本 381 
△第11册: 
列子注八卷附列子盧注考證一卷 [唐]盧重元注 [清]秦恩復補正 [清]汪孝嬰考證 據清嘉慶八年(1803)江都秦氏石硯齋刊本 1 
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明正統《道藏》本 229 
列子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清乾隆間刊《燕禧堂五種》本 305 
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據清嘉慶十八年(1813)陳春刊《湖海樓叢書》本 389 
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二卷 [唐]殷敬順撰 [宋]陳景元補遺 [清]戈宙襄校並跋 據清顧廣圻抄本 453 
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六卷(卷一~卷四) [宋]趙佶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535 
△第12册: 
沖虛至德真經義解六卷(卷五~卷六) [宋]趙佶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沖虛至德真經解二十卷 [宋]江遹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53 
△第13册: 
沖虛至德真經解八卷 [宋]江遹撰 據明刊本(原書缺卷五至卷八,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 
沖虛至德真經解不分卷 [宋]江遹撰 據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成都二仙菴刊《道藏輯要》本 197 
△第14册: 
沖虛至德真經解八卷 [宋]江遹撰 [清]丁丙跋 據抄本 1 
列子論三篇 [宋]程俱撰 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依江安傅氏雙鑒樓藏景宋寫本《北山小集》影印 439 
列子法語 [宋]洪邁輯 據民國十五年(1926)吳興張氏《擇是居叢書初集》依影抄宋本《經子法語》影刊 449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二十卷(卷一~卷四) [金]高守元集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463 
△第15册: 
沖虛至德真經四解二十卷(卷五~卷二十) [金]高守元集解 據明正統《道藏》本 1 
△第16册: 
列子鬳齋口義二卷 [宋]林希逸撰 據元刊本(原書卷五缺第十二葉,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1 
沖虛至德真經鬳齋口義八卷 [宋]林希逸撰 據明正統《道藏》本 305 
△第17册: 
列子鬳齋口義八卷 [宋]林希逸撰 [明]施觀民校 據明萬曆二年(1574)施觀民刊《三子口義》本 1 
列子鬳齋口義二卷 [宋]林希逸撰 [明]張四維校 佚名批點 據明萬曆二年(1574)敬義堂刊《三子口義》本 249 
△第18册: 
列子沖虛真經二卷 [宋]劉辰翁批點 據明小築刊《須溪九種》本 1 
列子纂要 [明]黎堯卿輯 據明刊《諸子纂要》本 401 
列子通義八卷 [明]朱得之撰 據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浩然齋刊《三子通義》本 411 
△第19册: 
列子難字 [明]楊慎撰 據抄本《楊升菴字學四種》 1 
列子 [明]歸有光輯評、文震孟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諸子彙函》本 3 
列子選二卷 [明]施觀民選 佚名批校 據明刊本 129 
列子類纂一卷 [明]沈津撰 據明隆慶元年(1567)含山縣儒學刊《百家類纂》本 243 
列子儁語 [明]穆文熙批選 據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周氏萬卷樓刊《諸家儁語》本 313 
新刻熙朝內閣評選列子纂要一卷 [明]張位、趙如皋校 據明萬曆間書林余成章刊《新刻熙朝內閣評選六子纂要》本 325 
列子二卷 [明]謝汝韶校 據明萬曆六年(1578)吉藩崇德書院刊《二十家子書》本 471 
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列子品彙釋評一卷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參閲、朱之蕃圈點 據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刊《新鍥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彙釋評》本 603 
△第20册 
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列子全書評林一卷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評林 據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書林詹聖澤刊《新鍥二太史彙選注釋九子全書評林》本 1 
列子折衷彙錦 [明]焦竑纂注、陳懿典評閲 據明萬曆間金陵少岡三衢書林刊《兩翰林纂解諸子折衷彙錦》本 129 
新鐫列子玄言評苑 [明]陸可教選、李廷機訂 據明刊《新鐫諸子玄言評苑》本 205 
列子粹言 [明]陳繼儒選 據明刊《藝林粹言》本 261 
列子八卷 [明]孫鑛評、錢檟閲 據明刊本 279 
列子品節一卷 [明]陳深撰 據明萬曆間刊《諸子品節》本 515 
注釋列子要語一卷 [明]桂天祥選、王良材注釋 據明萬曆間刊《注釋六子要語》本 549 
列子 [明]蓀園輯校 據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刊《諸子十五種》本 649 
△第21册: 
列子沖虛真經不分卷附音義 [明]閔齊伋輯校 據明閔齊伋刊朱墨套印《三子合刊》本 1 
新鐫列子纂要一卷 [明]史起欽纂輯 據明萬曆間刊《史進士新鐫四子纂要》本 199 
列子要語一卷 [明]陳文炅選注 佚名圈點 據明萬曆九年(1581)刊《六子要語》本 275 
列子[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閲、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373 
列子文歸 [明]鍾惺評選 據明刊《諸子文歸》本 391 
列子奇賞二卷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天啓六年(1626)刊《諸子奇賞》本 435 
列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591 
列子評選 [明]秦駿生、陸祖望、陳紹源、沈蘭先選輯 程國瑞、黄明桂參閲 據明刊《周秦十一子評選》本 623 
△第22册: 
諸名家評點列子晉注八卷 [晉]張湛注 [明]盧之頤訂 據明溪香館刊本 1 
列子 佚名摘抄 據明藍格抄本《二十一家子書摘抄》 277 
列子之學 [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九年(1670)刊《繹史》本 341 
列子部彙考列子部紀事列子部雜録 [清]陳夢雷、蔣廷錫輯 據清雍正四年(1726)內府銅活字本《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叢編‧經籍典》 385 
列子張湛注校正 [清]盧文弨撰 據清乾隆間刊《抱經堂叢書‧群書拾補》本 435 
列子釋文考異一卷 [清]任大椿撰 據清乾隆間刊《燕禧堂五種》本 455 
列子釋文考異一卷 [清]任大椿撰 [清]戈宙襄校、顧廣圻跋 據清抄本 539 
郝懿行示書列子數則 [清]郝懿行書 據手稿本 623 
列子 [清]黄禮選輯 據清嘉慶十五年(1810)刊《藝林述記》本 627 
列子選四卷(卷一~卷二) [清]張道緒撰 據清嘉慶十六年(1811)人境軒刊《文選十三種》本 633 
△第23册 
列子選四卷(卷三~卷四) [清]張道緒撰 據清嘉慶十六年人境軒刊《文選十三種》本 1 
列子叢録 [清]洪頤煊撰 據清光緒十三年(1887)吳氏醉六堂刊《讀書叢録》本 81 
列子韻讀 [清]江有誥撰 據清嘉慶道光間刊《音學十書‧先秦韻讀》本 87 
列子平議一卷 [清]俞樾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春在堂全書‧諸子平議》本 89 
讀列子 [清]楊琪光撰 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刊《枉川全集‧百子辨正》本 129 
沖虛經發隱一卷 [清]楊文會撰 據清光緒三十年(1904)金陵刻經處刊《楊仁山居士遺書》本 131 
列子札迻 [清]孫詒讓撰 據清光緒二十年(1894)瑞安孫氏刊《札迻》本 243 
列子校書一卷 [清]于鬯撰 據手稿本《香草續校書》 249 
列子校書 [清]于鬯撰 據1963年中華書局排印《香草續校書》本 293 
列子閲 佚名撰 據清抄本《五子閲》 315 
讀列子札記 陶鴻慶撰 據1959年中華書局排印《讀諸子札記》本 335 
列子文粹二卷 李寶洤撰 據民國六年(1917)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諸子文粹》本 349 
評注列子精華 張諤撰 據民國九年(1920)上海子學社石印《評注皕子精華》本 393 
列子選粹 劉永濟撰 據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泰東書局排印《周秦諸子選粹》本 411 
列子 周伯年標點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439 
評注列子讀本 陳和祥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世界書局排印本 601 
△第24册: 
列子選注 唐敬杲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1 
列子精華 上海中華書局編 據民國十五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123 
列禦寇有無的問題 唐鉞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故新探》本 189 
列禦寇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1927)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195 
列子治要 張文治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文明書局排印《諸子治要》本 201 
列子校釋一卷 王重民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排印《西苑叢書》本 215 
列子考補證 黄雲眉撰 據民國二十一年(1932)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古今僞書考補證》本 275 
列子 呂思勉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先秦學術概論》本 287 
列子精華 陸翔輯注 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世界書局石印《四部精華》本 291 
列禦寇 王德箴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美吉印刷社排印《先秦學術思想史》本 305 
列子天瑞篇新義 張懷民撰 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中華國學會排印本 317 
列子菁華録一卷 張之純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評注諸子菁華録》本 351 
列子通考 張心澂撰 據民國二十八年(1939)商務印書館排印《僞書通考》本 399 
列子張湛注補正一卷 胡懷琛撰 據民國二十九年(1940)安吳胡氏排印《朴學齋叢書》本 413 
列子童話 朱文叔撰 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中華書局排印本 429 
列子考 蔣伯潛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正中書局排印《諸子通考》本 483 
列子管見 金其源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讀書管見》本 491 
列子文選 張默生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濟東印書社排印《先秦諸子文選》本 497 
列子補正四卷(卷一) 王叔岷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手稿本 533 
△第25册: 
列子補正四卷(卷二~卷四) 王叔岷撰 據民國三十七年(1948)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手稿本 1 
列子僞書考一卷 馬敘倫撰 據民國間排印《天馬山房叢著》本 291 
列禦寇 陸懋德撰 據民國間京華印書局排印《周秦哲學史》本 315 
列子集釋八卷 楊伯峻撰 據1959年上海龍門聯合書局排印本 321 
列子箋迻不分卷 周炳森撰 據手稿本 587 
敦煌列子殘卷 劉佩德輯 據四川人民出版社《英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影印本 665 
△第26册: 
楊子 [明]鍾惺評選、李喬較閲、劉孔敬參訂 據明天啓五年(1625)刊《刻鍾伯敬先生評選諸子嫏嬛》本 1 
楊子 [明]陳仁錫評選 據明刊《子品金函》本 5 
楊朱之言 [清]馬驌撰 據清康熙九年(1670)刊《繹史》本 7 
楊朱校書一卷 [清]于鬯撰 據手稿本《香草續校書》 27 
楊朱校書 [清]于鬯撰 據1963年中華書局排印《香草續校書》本 53 
論楊朱 唐鉞撰 據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國故新探》本 63 
楊朱 劉咸炘撰 據民國十六年(1927)尚友書塾刊《子疏》本 103 
楊子哲學 蔣竹莊編 據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楊墨哲學》本 109 
楊子 鍾泰撰 據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哲學史》本 151 
楊朱 陳此生撰 據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157 
列子楊朱篇新解 貝琪撰 據手稿本 253 
楊朱哲學 顧實撰 據民國二十年(1931)東方醫藥書局排印本 357 
楊朱 呂思勉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先秦學術概論》本 547 
楊朱的政治思想 陳安仁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政治思想史大綱》本 555 
楊朱 孫俍工、孫怒潮撰 據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中華書局排印《中華學術思想文選》本 559 
楊朱 王德箴撰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美吉印刷社排印《先秦學術思想史》本 573 
楊朱之消耗論 唐慶增撰 據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中國經濟思想史》本 579 
楊子的思想及教育說 馬宗榮撰 據民國三十一年(1942)貴陽交通書局排印《中國古代教育史》本 587 
楊朱 陸懋德撰 據民國間京華印書局排印《周秦哲學史》本 593 
楊朱的著作及其學派考 孫道昇撰 據民國間排印本 6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點子書 的頭像
    點子書

    書目集成:各類叢書目錄

    點子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