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易學文獻集成續編(全七十冊)
編著者:中國易學文獻集成編委會
出版單位: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第一冊
費氏古易訂文十二卷[清]王樹楠 撰清光緒十七年(1891)青神刻本一
△第二冊
周易校勘記九卷略例校勘記一卷附釋文校勘記一卷[清] 阮元著 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
玩易意見二卷[明]王恕 撰清刻《惜陰軒叢書》本二六一
重訂蔡虛齋先生易經蒙引十二卷存六卷(卷一)[明] 蔡清撰[明]宋兆禴 重訂明刻本三一七
△第三冊
重訂蔡虛齋先生易經蒙引十二卷存六卷(卷二~四)[明] 蔡清撰(明)宋兆禴 重訂 明刻本一
△第四冊
重訂蔡虛齋先生易經蒙引十二卷存六卷(卷五~六)[明] 蔡清撰(明)宋兆禴 重訂 明刻本一
讀易餘言五卷[明]崔銑 撰明崔氏家塾刻本三三七
△第五冊
學易記五卷[明]金賁亨 撰清刻《惜陰軒叢書》本一
易象鉤解四卷[明] 陳士元 撰民國間影印《湖北先正遺書》本一九九
淮海易談四卷(卷一~二)[明] 孫應鼇 撰清光緒六年(1880)刻《孫文恭公遺書》本四七一
△第六冊
淮海易談四卷(卷三~四)[明] 孫應鼇  撰清光緒六年(1880)刻《孫文恭公遺書》本一
像象管見三卷[明] 錢一本 撰明萬曆間刻本一六九
△第七冊
易領四卷[明] 郝敬 撰清光緒間刻《湖北叢書》本一
學易枝言四卷[明] 郝敬 撰明刻《山草堂集》本二二九
問易補七卷(卷一~三)[明] 郝敬 撰明刻《山草堂集》本四四五
△第八冊
問易補七卷(卷四~七)[明] 郝敬 撰明刻《山草堂集》本一
周易像象述五卷(卷一~二)[明] 吳桂森 撰清鈔本二○五
△第九冊
周易像象述五卷(卷三~五)[明] 吳桂森 撰清鈔本一
△第十冊
易說醒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明] 洪守美 撰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一
△第十一冊
說易十二卷(卷一~八)[明] 喬中和 撰明崇禎十年(1637)刻本一
△第十二冊
說易十二卷(卷九~十二)[明] 喬中和 撰明崇禎十年(1637)刻本一
易用六卷[明]陳祖念 撰民國間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一六五
△第十三冊
易象正十二卷初二卷終二卷(卷初卷上~下 卷一~四)[明]黃道周輯[清]鄭開極 重訂 清康熙間刻《石齋先生經傳九種》本一
△第十四冊
易象正十二卷初二卷終二卷(卷五~十二 卷終上)[明]黃道周輯[清]鄭開極 重訂 清康熙間刻《石齋先生經傳九種》本一
△第十五冊
易象正十二卷初二卷終二卷(卷終下)[明] 黃道周撰[清]鄭開極 重訂 清康熙間刻《石齋先生經傳九種》本一
兒易外儀十五卷[明] 倪元璐 撰清末刻《粵雅堂叢書續刻》本八三
△第十六冊
古周易訂詁十六卷附錄一卷(卷一~三)[明] 何楷撰清康熙十六年(1751)刻本一
△第十七冊
古周易訂詁十六卷附錄一卷(卷四~十一)[明] 何楷撰清康熙十六年(1751)刻本一
△第十八冊
古周易訂詁十六卷附錄一卷(卷十二~十六    附錄)[明] 何楷撰清康熙十六年(1751) 刻本一
周易禪解十卷(卷一~六)[明] 釋智旭 撰民國四年(1915)刻本一八一
△第十九冊
周易禪解十卷(卷七~十)[明] 釋智旭 撰民國四年(1915)刻本一
讀易大旨五卷(卷一~三)[清] 孫奇逢 撰清光緒間刻《孫夏峰全集》本一九九
△第二十冊
讀易大旨五卷(卷四~五)[清] 孫奇逢 撰清光緒間刻《孫夏峰全集》本一
象數論六卷[清]黃宗羲 撰清光緒間刻本九七
田間易學(周易雜考 說卦傳 圖像上)[清]錢澄之 撰 清刻《桐城錢飲光先生全書》本四八七
△第二十一冊
田間易學(圖像下 周易上經 周易下經上)[清]錢澄之 撰 清刻《桐城錢飲光先生全書》本一
△第二十二冊
田間易學(周易下經下 繫辭)[清] 錢澄之撰清刻《桐城錢飲光先生全書》本一
讀易緒言一卷[清] 錢棻 撰清道光間刻《昭代叢書》本二八七
周易象辭十九卷附錄三卷(卷一~三)[清]黃宗炎 撰清鈔本     三一七
△第二十三冊
周易象辭十九卷附錄三卷(卷四~十一)[清] 黃宗炎撰清鈔本一
△第二十四冊
周易象辭十九卷附錄三卷(卷十二~十九)[清]黃宗炎 撰清鈔本一
△第二十五冊
周易象辭十九卷附錄三卷(附錄卷上~下)[清] 黃宗炎撰清鈔本一
周易內傳六卷周易內傳發例一卷周易外傳七卷(周易內傳卷一上~二上)[清]王夫之 撰 清光緒間刻《重刊船山遺書》本二二一
△第二十六冊
周易內傳六卷周易內傳發例一卷周易外傳七卷(周易內傳卷二下~五下)[清]王夫之 撰 清光緒間刻《重刊船山遺書》本         一
△第二十七冊
周易內傳六卷周易內傳發例一卷周易外傳七卷(周易內傳卷六 周易內傳發例周易 外傳卷一~五)[清] 王夫之 撰清光緒間刻《重刊船山遺書》本一
△第二十八冊
周易內傳六卷周易內傳發例一卷周易外傳七卷(周易外傳卷六~七)[清] 王夫之撰 清光緒間刻《重刊船山遺書》本一
推易始末四卷[清] 毛奇齡 撰清嘉慶元年(1796)刻《西河合集》本     一六一
易小帖五卷[清] 毛奇齡 撰清嘉慶元年(1796)刻《西河合集》本二八五
仲氏易三十卷(卷一~三)[清] 毛奇齡 撰清嘉慶元年(1796)刻《西河合集》本四八一
△第二十九冊
仲氏易三十卷(卷四~二十二)[清] 毛奇齡 撰清嘉慶元年(1796)刻《西河合集》本一
△第三十冊
仲氏易三十卷(卷二十三~三十)[清] 毛奇齡撰清嘉慶元年(1796)刻《西河合集》本一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二)[清]李光地等 撰清康熙間武英殿刻本二六七
△第三十一冊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卷三~八)[清]李光地等 撰清康熙間武英殿刻本一
△第三十二冊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卷九~十四)[清] 李光地等撰清康熙間武英殿刻本一
△第三十三冊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卷十五~二十二)[清] 李光地等撰清康熙間武英殿刻本一
△第三十四冊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卷一~十三)[清]納蘭性德 撰清同治間刻 《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三十五冊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卷十四~二十七)[清]納蘭性德 撰清同治間刻 《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三十六冊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卷二十八~四十一)[清]納蘭性德 撰清同治間刻 《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三十七冊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卷四十二~六十二)[清]納蘭性德 撰清同治間刻 《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三十八冊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卷六十三~七十七)[清]納蘭性德 撰  清同治間刻 《通志堂經解》本一
△第三十九冊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卷七十八~八十)[清]納蘭性德 撰清同治間刻 《通志堂經解》本一
周易函書約存十五卷首三卷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周易函書別集十六卷(周易函書約存 卷首上~下 卷一~三) [清]胡煦 撰清乾隆間刻本二九九
△第四十冊
周易函書約存十五卷首三卷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周易函書別集十六卷(周易函書約存卷四~十三)[清] 胡煦 撰清乾隆間刻本一
△第四十一冊
周易函書約存十五卷首三卷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周易函書別集十六卷(周易函書約存卷十四~十五 周易函書約注卷一~八)[清]胡煦 撰清乾隆間刻本一
△第四十二冊
周易函書約存十五卷首三卷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周易函書別集十六卷(周易函書約注卷九~十八)[清] 胡煦 撰清乾隆間刻本一
△第四十三冊
周易函書約存十五卷首三卷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周易函書別集十六卷(周易函書別集卷一~十三)[清]胡煦 撰清乾隆間刻本一
△第四十四冊
周易函書約存十五卷首三卷周易函書約注十八卷周易函書別集十六卷(周易函書別集卷十四~十六)[清]胡煦 撰清乾隆間刻本一
易說六卷[清]惠士奇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一五
大易擇言三十六卷(卷一~三)[清]程廷祚 撰民國間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三二五
△第四十五冊
大易擇言三十六卷(卷四~十二)[清]程廷祚 撰民國間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一
△第四十六冊
大易擇言三十六卷(卷十三~二十三)[清]程廷祚 撰民國間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一
△第四十七冊
大易擇言三十六卷(卷二十四~三十四)[清]程廷祚 撰民國間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一
△第四十八冊
大易擇言三十六卷(卷三十五~三十六)[清]程廷祚 撰民國間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一
周易述二十一卷(卷一~十四)[清]惠棟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二○五
△第四十九冊
周易述二十一卷(卷十五~二十一)[清]惠棟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
周易本義辯證五卷[清]惠棟 撰清刻本三七三
△第五十冊
周易古義一卷[清]惠棟 撰清道光間刻《昭代叢書》本一
易例二卷[清]惠棟 撰清光緒間刻《皇清經解續編》本七三
讀易別錄三卷[清]全祖望 撰清刻《知不足齋叢書》本一九五
彖傳論二卷彖象論三卷繫辭傳論六卷八卦觀象解二卷附卦氣解一卷(彖傳論卷上~下 彖象論卷一~三)[清]莊存與 撰清光緒間刻《味經齋遺書》本二五九
△第五十一冊
彖傳論二卷彖象論三卷繫辭傳論六卷八卦觀象解二卷附卦氣解一卷(繫辭傳論卷一~六 八卦觀象解卷上~下卦氣解)[清] 莊存與 撰清光緒間刻《味經齋遺書》本一
周易述補四卷[清]江藩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三九七
周易虞氏義九卷周易虞氏消息二卷(周易虞氏義卷一)[清]張惠言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五三三
△第五十二冊
周易虞氏義九卷周易虞氏消息二卷(周易虞氏義卷二~九 周易虞氏消息二卷)[清]張惠言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
易章句十二卷(卷一~四)[清] 焦循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四七九
△第五十三冊
易章句十二卷(卷五~十二)[清] 焦循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
易通釋二十卷(卷一~九)[清] 焦循 撰 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三九
△第五十四冊
易通釋二十卷(卷十~二十)[清] 焦循 撰 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
李氏易解剩義三卷(卷一)[清] 李富孫 撰 清嘉慶間刻《讀畫齋叢書》本五八一
△第五十五冊
李氏易解剩義三卷(卷二~三)[清] 李富孫 撰 清嘉慶間刻《讀畫齋叢書》本一
周易考異二卷[清]宋翔鳳 撰清光緒間刻《皇清經解續編》本一一七
六十四卦經解不分卷[清]朱駿聲 撰 清鈔本二一三
△第五十六冊
周易集解纂疏十卷附易筮遺占一卷(卷一~五)[清]李道平 撰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湖北叢書》本一
△第五十七冊
周易集解纂疏十卷附易筮遺占一卷(卷六~十 易筮遺占)[清]李道平 撰 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湖北叢書》本一
易釋四卷(卷一~二)[清]黃式三 撰清光緒間刻《儆居遺書》本五一五
△第五十八冊
易釋(卷三~四)[清]黃式三 撰清光緒間刻《儆居遺書》本一
周易姚氏學十六卷(卷一~十二)[清]姚配中 撰清光緒間刻《皇清經解續編》本一三七
△第五十九冊
周易姚氏學十六卷(卷十三~十六)[清]姚配中 撰清光緒間刻《皇清經解續編》本一
易貫五卷[清]俞樾 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刻《第一樓叢書》本二○七
鄭易馬氏學一卷[清] 陶方琦 撰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乙亥叢編》本三九九
啟蒙意見五卷(卷一~三)[明]韓邦奇 撰清乾隆間刻《性理三解》本四一七
△第六十冊
啟蒙意見五卷(卷四~五)[明] 韓邦奇 撰清乾隆間刻《性理三解》本一
易圖明辨十卷[清]胡渭 撰清光緒間石印《守山閣叢書》本一五三
△第六十一冊
易圖略八卷[清] 焦循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
易經異文釋六卷[清]李富孫 撰清光緒間刻《皇清經解續編》本二二三
易義別錄十四卷(卷一~八)[清]張惠言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四三三
△第六十二冊
易義別錄十四卷(卷九~十四)[清]張惠言 撰清道光間刻《皇清經解》本一
方氏易學五書[清] 方申 撰清光緒間刻《南菁書院叢書》本一一七
春秋占筮書三卷[清] 毛奇齡 撰清嘉慶元年(1796)刻《西河合集》本四二一
易林釋文二卷(卷一)[清]丁晏 撰清光緒間刻《南菁書院叢書》本五一五
△第六十三冊
易林釋文(卷二)[清] 丁晏 撰清光緒間刻《南菁書院叢書》本一
杭氏易學七種(易楔卷一~六 愚一錄易說訂卷一~二 沈氏改正揲蓍法 易數偶得卷一~二)杭辛齋 撰民國十一年(1922)鉛印《易藏叢書》本八七
△第六十四冊
杭氏易學七種(讀易雜識 學易筆談卷一~四學易筆談二集卷一~四)杭辛齋 撰 民國十一年(1922)鉛印《易藏叢書》本一
△第六十五冊
周易古筮考十卷尚秉和 輯民國十五年(1926)刻本一
焦氏易詁十一卷補遺一卷(卷一~五)尚秉和 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刻本三三五
△第六十六冊
焦氏易詁十一卷補遺一卷(卷六~十一 補遺)尚秉和 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刻本一
周易古義七卷楊樹達 注民國八年(1929)中華書局聚珍仿宋鉛印本二一三
雙劍誃易經新證四卷(卷一)于省吾 撰民國二十六年(1937)鉛印本五二一
△第六十七冊
雙劍誃易經新證四卷(卷二~四)于省吾 撰民國二十六年(1937)鉛印本一
河洛精蘊九卷(卷一~五)[清] 江永 撰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一五七
△第六十八冊
河洛精蘊九卷(卷六~九)[清]江永 撰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一
周易稗疏四卷周易考異一卷[清]王夫之 撰清光緒間刻《重刊船山遺書》本一九九
涇野先生周易說翼三卷[明]呂柟 撰清刻《惜陰軒叢書》本三○七
孫氏周易集解十卷(卷一)[清] 孫星衍 撰清刻《粵雅堂叢書》本五○三
△第六十九冊
孫氏周易集解十卷(卷二~十)[清]孫星衍 撰清刻《粵雅堂叢書》本一
焦氏易林校略十六卷(卷一~四)[清] 翟雲升撰清刻《五經歲遍齋校書三種》本三三九
△第七十冊
焦氏易林校略十六卷(卷五~十六)[清]翟雲升撰清刻《五經歲遍齋校書三種》本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點子書 的頭像
    點子書

    書目集成:各類叢書目錄

    點子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