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飄飄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1957–1993
第1-16輯叢書書目
△(第1集) 1957年5月15日出版在紅色的搖籃裡長大(張金錫講)
共青團——我的母親(溫濟澤)
“紅軍不怕遠征難”二章(小說)深山苗歌、雲嶺雪海(陳靖、黎白)
一個紅軍的經歷(上)(張友濟)
回憶廖仲愷(何香凝)
鄧中夏同志在北大(馬非百講)
憶念羅登賢同志(薛雯)
和魯迅先生在廈門相處的日子裡(川島)
山城的榮哀——聞一多先生殉難記(史靖)
鄒子侃捨身救難友(萬正)
女紅軍張吉蘭(夢岩)
同志·老師·戰友——憶錢毅(陳登科)
桃子又熟了……——憶倉夷(蕭殷)
我的引路人(海默)
戰友徐坦(高魯)
紅軍之母(張羽)
△(第2集)1957年7月15日出版寄延安詩四首(董必武)
和董老寄延安詩五首(朱德)
大渡河畔英雄多(楊得志)
一個紅軍的經歷(下)(張友濟)
狼牙山跳崖記(葛振林)
野火燒不盡(張日清)
南下歸來(苗延秀)
沖出黑暗的牢籠(何洛)
抗戰時期昆明學生運動散記(史靖)
戰火中的童年(南新宙)
燃燒的心(宋炎)共青團員戰鬥在南京(陳沂)旗手倒下,紅旗前進(謝雪疇)
羅炳輝同志二三事(章洛)
一位抗聯將軍的故事(張麟)
黑夜裡撒下的種子(萬正)
寧死不屈的劉伏考(王亮)
[以下小說散文]
四嫂子(海默)
海濱一少年(陳允豪)
風雪大別山(史超)
黃土嶺戰地舊景(柳杞)
一九三七和十三(林斤瀾)
秋葵(蕭也)
△(第3集·解放軍三十年徵文特輯)1957年8月1日出版
兩條半槍鬧革命(邵式平)/在一九三一年間(少將曹丹輝)
紅旗不倒(馮白駒)
我跟父親當紅軍(少將吳華奪)
森林中的紅軍大學(海軍中將劉道生)
紅軍,紅軍,彝民的親人(中校阿爾木呷)
活捉岳維峻(章明)
河堤上的刀光(少將張樹芝)
蘇家埠四十八天(海軍上將王宏坤)
深夜的號聲(海軍中將周希漢)
紅軍一師長(上將陳錫聯)
高虎堖戰鬥(海軍上將蘇振華)
蠟燭形防禦戰(中將張震)
夜襲龍岩城(大校俞炳輝)
把敵人擋在湘水面前(上將李天佑)
巧渡金沙江(少將肖應棠)
在大渡河下游(中將劉忠)
部長帶我過雪山(上校姜國華)
萬“苦”流芳(少校譚清林)
攻破臘子口(楊信香)
會師的禮物(中校劉強)
苗山一夜(謝扶民)
心連心(少校康正德)
會師陝北(大將徐海東)
憶渡黃河之前——回憶**軍團長敵前偵察的一段故事(中將曾思玉)
強渡黃河(空軍中將曾國華)
苦戰臨澤(中將秦基偉)
陷入絕境以後(中將李天煥)
從祁連山到隴東(少將肖永銀)
“鷹”的眼睛(楊尚奎)
一粒糧食一滴血(上校焦家福)
在鷂落坪的深林裡(大校羅映臣)
森林中的遠征(林占財)
四百里路奇襲(戴洪濱)
雪地上的腳印(少校范德林)
首戰平型關(上將李天佑)
紅軍的帽子(少校王德清)
晉西事變中的一夜(上校周玉清)
在綏南建立遊擊根據地(大校安正福)
血戰岱崮(少校張善才)
皖北的親人(賴維紀)
在毛主席周圍(中校蔣秦峰)
難忘的會見(大尉李玉林)
△(第4集·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特輯)1957年10月15日出版
我第一次會見列寧(克·葉·伏羅希洛夫)
回俄國去(M·果別爾曼)
偉大十月的洗禮(王鴻勳)
劃時代的炮聲(A·別雷舍夫)
回憶紅十月的戰鬥(劉福)
我的紅軍夥伴們(寇喜廷)
列寧的中國衛士李富清(李興沛)
中蘇混合遊擊隊(田子芳)
在北高加索革命鬥爭中的中國赤衛隊(伊·伊·波波亞托夫斯基)
莫斯科的十月(B·比爾-別洛采科夫斯基)
我是一個紅軍戰士(姚信誠)
在蘇聯國內戰爭的戰場上(徐墨林)
蘇聯紅軍“中國營”的誕生和成長(周瑞)
我參加了保衛烏克蘭的戰鬥(陳立德)
西伯利亞的日日夜夜(陳柏川)
在動盪的遠東地區(郭玉成)
肩並肩的戰鬥(張子軒)
從黑夜到黎明(王洪元)
榮獲列寧勳章的中國工人(焦野)
在伯力的日子(許振久)
鮮血凝成的友誼(于東江)
遙遠的懷念(劉永年)
不滅的星(季壽山)
蘇聯紅軍隊伍裡的中國連長(新友)
紅軍戰士翟永裳(焦野)
我們的小嚮導(劉福)
列寧在1917年(尼·伊·帕得沃依斯基)
△(第5集·革命先烈故事特輯)1957年12月15日出版
片斷的回憶(憶趙世炎)(夏之栩)
憶太雷(王一知)
皖北蘇維埃的創始人之一魏野疇(李力果)
悼向警予同志(李立三)
海陸豐農民.運動的領導者彭湃(侯楓)
紀念蔡和森同志(李立三)
紅二十五軍軍長蔡升熙(黃河清)
僮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謝扶民)
吉鴻昌就義前後(吉胡洪霞)
方志敏同志在樓底藍家村(羅寧)
瞿秋白同志戰鬥的一生(溫濟澤)
西北的一顆紅星(劉志丹故事片斷)(本刊輯)
和楊靖宇同志三次會見(何成湘)
楊靖宇將軍·轉·戰在白山黑水間(于連水)
和左權同志相處的日子(楊得志)
左權將軍在太行山上(郭樹保)
陳潭秋同志二三事(張文秋)
長征途中的毛澤民同志(王群)
我的良師益友彭雪楓同志(張震)
畢生難忘(憶彭雪楓同志)(姜國華)
王若飛同志故事片斷(本刊輯)
追隨葉挺將軍兩年(熊輝)
羅炳輝將軍生平(史芬)
關向應同志故事片斷(本刊輯)
抗戰初期的續范亭同志(南新宙)
深深的懷念(憶朱瑞)
在任弼時同志的身邊(毛少先)
紅軍時代的楊立三同志(朱達)
△(第6集)1958年2月1日出版
贈續範亭(詩)(林伯渠)
鄜縣即景(詩)(林伯渠)
春遊雜詠(詩)(林伯渠)
悼劉伯堅(詩)(莫文驊)
悼任作民(詩)(莫文驊)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裡(黎少岑)
回憶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南寧的鬥爭(莫文驊)
第一次考驗(周長勝)
“九一八”時代上海學生抗日運動的片斷回憶(溫濟澤)
血是不會白流的(武光)
七月的風暴(臧伯平)
紅色少年連隊通過草地(蘇紅)
記賀龍(沙汀)
在烈火中得到永生(羅廣斌、劉德彬、楊益言)
智取姜莊子據點(王林)
奔襲劉黑七(陳沂)
古塔的神話(謝雪疇)
我的老師(陳登科)
深山裡的菊花(海默)
高山上的火苗(彭壽生)草原夜話(楊玉瓊)(第7集)
1958年4月出版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五言古詩一首(吳玉章)
病中感懷(詩)(魏文伯)
病中遠征(詩)(魏文伯)
“二·七”目擊記(淩心應)
黃浦江的激流(南新宙)
憶念黃勵同志(帥孟奇)
革命的醫生(黃既)
一個紅軍女遊擊戰士(午星)
軍隊的媽媽(劉斌)
雨(黃鋼)
樹林裡(黃鋼)
袞州城下(謝雪疇)
父子兵(王福如)
△(第8集)1958年7月出版
貢獻給新詩人(鄧中夏)
帶鐐行(劉伯堅)
囚徒歌(林基路)
我的自白書(陳然)
無題(佚名)
死前日記(賀瑞麟)
[以上為“烈士詩文抄]
最後一次見面——憶中夏(夏明)
憶秋白(楊之華)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張麟整理)
囚徒歌及其作者(方志純)
回憶香港大罷工前後(劉達潮)
紅色戰士散記(李志明)
我看見了八路軍(黃鋼)
鳳凰山前的紅旗(白平)
蘆家窩棚遇敵記(馮仲雲)
難忘的日子,難忘的人們(劉燕瑾)
飛行員大鬧縣城(劉流)
敵區工作記(張翼)
朱德同志在閩西的故事(淩峰)
△(第9集)1958年9月出版
方志敏烈士遺著——嘔血我的心同情心私塾哭聲謀事李烈鈞原來如此(方志敏)
悼念方老太太(邵式平)
少年英雄姜墨林(周保中)
憶平江慘案(徐敏)
紅十軍第一次進軍閩北散記(繆敏)
紅十軍第二次進軍閩北紀實(繆敏)
鐵騎縱橫——記淮北平原上的騎兵(周純麟)
長江飛渡記(謝雪疇)
憶北平共青團地下鬥爭片斷(武光)
礦山烈火——1938年開灤大罷工的幾個片斷(苗培時)
白大姐(張麟)
方嫂子(胡曠)
無名英雄——反封鎖鬥爭片斷(孫暮林)
△(第10集)1959年1月出版
毛主席在雩都(傅連璋)
青年的引路人——記1945年在重慶見毛主席(蒲公英)
平凡的故事,高尚的品德——記徐老二、三事(彭文龍)
革命同志和我們一起戰鬥(大校潘峰)
彭德懷同志的幾個小故事(顏甫)
劉伯承同志關懷傷病員(陳友孟)
賀龍同志在赤溪河畔(趙清學、張啟正、賀瑞風口述馬德峰整理)
射擊英雄魏來國(中奕)
氣壯山河——紅西路軍遠征記(中將李天煥)
惜別四明(山東省省長譚啟龍)
憶烽山之戰(張明)
新疆獄中鬥爭記(楊南桂)
詩兩首(謝覺哉)
回民之母——記回民支隊長馬本齋之母英雄殉國(中共吉林大學黨委第二書記陳靜波)
山谷中的搏鬥——記英雄頑強的遊擊隊員羅紹增同志(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
劉願庵同志回憶片斷(成都市市長李宗林)
十年前的戰友——憶路汀(陳登科)
[以下為“老工人回憶錄”]
舊社會的苦處訴不盡(牙生庫爾班)
想起當年淚滿襟(薛淑華)
砸飯房的故事(洪禺、萬江)
香港海軍船塢裡的鬥爭——老工人麥耀全夜談往事(朱執中)
黎明前的戰鬥(白明)
△(第11集)1959年3月出版
中央紅色醫院的創立——毛主席的故事(傅連蟑)
革命同志在中央蘇區(馬文)
隨周恩來副主席長征(魏國祿)
長征路上的朱德同志(張顯揚)
跟隨朱總司令(李樹槐)
[以下為“福建老根據地革命鬥爭故事特輯”]
紅旗不倒(特輯序言)(張鼎丞、鄧子恢)
紅軍入漳前後(鄧子恢)
福安農民運動的開端(鄧子恢)
攻打上杭城(中共龍岩地委黨史辦公室)
抓“蘇維埃”的故事(江斌)
朱德軍長打中川(曹興、二胡)
閩北三年(黃知真)
神出鬼沒殲白軍——王濤支隊的戰鬥故事(謝畢真)
談判桌上的鬥爭(魏金水)
大戰水晶坪(王漢傑)
赤膽忠心(劉平)
烈火煉英雄(王荒草)
陳客嫲(苗藍田)
閩西一老人(郁彥)
紅色三兄弟(江斌)
四個小故事(李居民)
△(第12集)1959年5月出版
紅色贛粵邊(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的誕生(江西省省長邵式平)
槍的故事(邵式平)
死亡線上的鬥爭(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劉俊秀)
短促而光輝的生命(江西省副省長鄧洪)
一支武裝交通隊(鄧洪)
堅持湘贛邊區三年(少將段煥競)
甯都兵暴前後(少將熊伯濤)
暴風雨的前奏(賴紹堯)
弋橫農民暴動(繆敏)
[以上為“江西革命鬥爭回憶錄選輯”]
毛主席在安源的時候(萍礦老工人和安源烈屬集體回憶)
毛主席關懷安源工人(萍礦老工人張明生)
想念毛主席(萍礦老工人吳友生)
真理的啟示(萍礦老工人袁品生)
在**同志身邊(萍礦老工人張明生)
第一所工人學校(萍礦老工人集體回憶)
工兵始祖(紅軍工兵連老戰士丘立德)
[以上為“安源礦史片斷”]
北行紀事(魏傳統)
大別山上紅旗飄(何耀榜)
攻守淖馬“要塞”(中將劉忠)
遊擊隊顯神通(少將曾雍雅)
兩個山藥蛋(中將皮定鈞)
[以下“天津戰役片斷]
入關第一戰(少將張竭誠)
天津城下殲敗將(上校韓懷智)
活捉守敵司令陳長捷(少將楊大易)
△(第13集)1959年10月出版
跟毛主席上井岡山(上將黃永勝)
偉大的歷程——隨毛主席從江西到陝北(少將曹丹輝)
隨從毛主席在陝北(賀清華)
回憶往事——少奇同志在中央蘇區的片斷(上將楊至成)
少奇同志在淮北抗日敵後(上將張愛萍)
衝破天險烏江(上將楊得志)
南渡烏江(上將蕭華)
黑山阻擊戰(中將梁興初)
上党大捷——記上黨戰役中的三八六旅(中將劉忠)
轉戰江淮河漢——劉、鄧大軍南征記(唐平鑄)
連江透堡農民減租鬥爭的回憶(鄧子恢)
△(第14集)1960年6月出版
毛主席率領我們上井岡山(上將陳伯鈞)
艱苦轉戰——毛主席在井岡山的片斷(上將楊至成)
井岡山上紅旗飄——連隊生活回憶片斷(上將黃永勝)
黃洋界保衛戰前後(農墾部副部長劉型)
扼住敵人的咽喉(中校李天銀)
橫掃七百里(上校徐松林)
憶第三次反“圍剿”(上校徐松林)
黃陂大捷(少將熊伯濤)
毛主席到南線的一件史實(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方強)
回憶洪湖鬥爭中的幾個小故事(上將賀炳炎)
談談遵義會議(中將莫文驊)
從遵義到陝北——記**同志在長征中的故事片斷(中將劉忠)
模範紅五團的新榮譽(上將賴傳珠)
最後的腳印——記紅二方面軍過草地(少將李文清)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同志(中共雲南省委書記周赤萍)
“一點兩面三三制”的故事(李示文)
南渡松花江(中將梁興初)
三下江南(中將李作鵬)
戰鬥在臨江(蕭劍飛)
東北戰場上的遼沈大決戰(中將李作鵬)
△(第15集)1961年3月出版
第一個春天——秀水河子殲滅戰前後(梁必業)
笑俘強敵十萬(中將詹才芳)
毛主席偉大戰略思想的勝利——憶塔山阻擊戰(中將胡奇才)
英明的預見,正確的戰役方針——回憶淮海戰役(中將張震)
兵臨城下——回憶解放北平(上將陳伯鈞)
戰鬥在平綏路上(中將吳克華)回憶天津戰役(上將李天佑)
雄師渡長江(中將鮑先志)
打過長江去——回憶渡江作戰的一些片斷(仲曦東)
△(第16集)1961年10月出版
吳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後的革命活動(田海燕)
長沙泥木工人的怒吼(袁福清)
記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前後的趙世炎烈士(常益整理)
陝北紅花開(劉占江)
突破天險臘子口(楊成武)
陝北好江南——史家岔屯墾記(顏德明)
白手成家——記三五九旅大光紡織廠(劉韻秋)
延安魯藝生活雜憶(馬可)
農村調查的一段回憶(李成瑞)
背起工廠打遊擊——西安農業機械廠工廠史片斷(本刊整理)
雪山尋炮(匡裕民)
人在,電臺在!(屈培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