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民間家書集刊》(全十冊)
編著者: 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  編
出版時間:2021-8

△第一冊《篤齋藏清代名人書劄》
篤齋是蘇州收藏家李俊的齋號,所收錄的書劄是李先生多年收藏所得,書劄作者均為清代著名的官員、文人,如查士標、潘世恩、馮桂芬、李瀚章、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荃、吳大澂、潘祖蔭、王懿榮、王韜、翁同龢、俞樾、楊守敬等。無論是欣賞,還是研究,均為珍貴的資料。
△第二冊《徽商家書》
這批家書為常州收藏家陳紀龍所藏,本書所收徽商家書包括兩個家族,其中歙縣盧氏家書多數寫于嘉慶、道光至光緒年間,且經過民信局寄遞,信封、信紙、戳記保存較為完整,為目前所見時間較早的成規模的徽商家書。從內容上看,盧氏世代經營茶葉生意,其中所談與茶葉的經營密切相關,為研究清代茶商提供了重要史料。
△第三冊《衡維屏唐嘏齋家書》
此冊為兩人合集,包括河南澠池衡氏兄弟家書、安徽巢湖徽商唐嘏齋家書。衡氏兄弟家書作者衡維屏,自幼家貧,勤奮好學,才華橫溢,先從學,後從軍,不幸英年早逝。所幸他留下了七十余封家書,表達了對老人的孝敬和兄弟之間濃濃的手足情誼。唐嘏齋家書系安徽巢湖柘皋鎮一家民間商號“同康寶號”諸同仁之間往來的書信,部分為明信片,多數經過了郵局寄遞,是研究民國徽商的第一手資料。
△第四冊《僑批》
收藏者為福建泉州的黃清海。此冊為黃先生藏品中的精華,共收錄福建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四個家族的僑批,包括來批和回批,共約一百九十余封(幅)。僑批信封記載了華僑僑居地與祖國的金融、郵政及信局運作等資訊,批信內容記述了華僑與國內親友之間資訊情感交流以及所在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等資訊,屬於難得一見的歷史資料。
△第五冊《文人手跡存真》
此冊系湖南省社科院呂芳文研究員所收藏的詩劄信函共兩百餘通。作者均為民國學者名流,如王先謙、梁啟超、王國維、楊樹達、馬宗霍、郭沫若、王嘯蘇、王渭賢、胡元倓、趙啟霖、鄭家溉、徐楨立、曹典球、薑濟寰等,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新聞、詩詞、歌賦、文字、音韻、宗教、旅遊等各方面,箋紙、書法亦可稱道。
△第六冊《譚安利家書》
是譚安利從他本人和家人保存的一千五百余封家書中遴選出來的。家書作者約四十二人,二百余封書信,寫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至二十一世紀初。家書的作者,涉及其直系、旁系血親和姻親的十多個家庭,涉及的地區包括茶陵、湘潭、長沙、衡陽、吉首、深圳、恩施、北京、長春、呼和浩特、襄樊、株洲、邵陽等,真實記錄了大時代下個人的生命歷程,也從某些側面反映了所在地區及整個社會發展的面貌。
△第七冊《許效石家書》
是從山東淄博許達(又名許效石)保存的近二千封家書中精選出來的。家書的寫作時間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九二年,跨度近半個世紀。家書作者有七八位,且多為連續性的互通家書。家書所涉及的地區有濟南、曲阜、魚台、煙臺、濟寧、淄博等,其中有許多家長里短的小事,也有對國家大事、城鄉社會和居民生活的記述,反映了當地社會風貌的若干斷面,展現了大歷史背景下普通百姓的生活軌跡。
△第八冊《兵團知青家書》
是四個人的家書合集,包括陳國南、葉小兵、吳國英、曹有綱家書,前三位為知青,第四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師,記載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四個家庭的一段歷史,折射出了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九冊《兩岸家書》
是四個家庭的家書合集,包括張聞喬致胞妹張驊等家書,劉國龍保存的父親、舅父家書等,被海峽阻隔的馬友實、馬友德、馬友聯姐弟家書,去台老兵劉振海等寫給侄子劉國強夫婦的家書等,是一九七五年至二○○八年之間海峽兩岸四個普通家庭親友之間進行資訊和情感交流的原始資料。
△第十冊《華僑家書》
是兩個家庭的家書合集,包括楊傑昌家書和蔡健予家書。楊傑昌家書系馬來西亞愛國華僑楊仁漢寫給兒子楊傑昌的,時間從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八二年,記録了一位華僑的個人、家庭生活及心路歷程。蔡健予女士二○○五年捐贈了家書五百七十七封,本書選録了其中一部分,寫作時間從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九九年,是她與遠在新加坡的兩位姐姐和弟弟之間的通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點子書 的頭像
    點子書

    書目集成:各類叢書目錄

    點子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