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教育史料彙編
主編: 楊學新編
冊數:7 冊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 年 12 月
△第一冊
《民國容城縣志》 (民國)王蓮堂 修 (民國)白葆端 纂 民國九年刻本
卷之三 學校志 三
卷之六 人物志 四五
《乾隆新安縣志》 (清)高景 纂修 (清)孫孝芬 增修 (清)張麟甲 增纂 清乾隆八年增刻本
卷之二 建置志 學校 一三五
卷之三 職官志 學職 一六一
卷之五 選舉志 科甲 一七七
卷之五 選舉志 武舉 二○五
卷之五 選舉志 武胄 二一九
卷之八 藝文志 二二三
《道光安州縣志》 (清)彭定澤 修 (清)俞湘 纂 道光二十六年稿本
卷之一 圖考志 二九五
卷之三 建置志 二九九
卷之六 政事志 三二三
卷之十 選舉志 三六七
《民國雄縣新志》 (民國)秦廷秀 褚保熙 修 (民國)劉崇本 纂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法治略二 學校篇 四四五
文獻略三 人物篇上 歷代選舉表 四七三
△第二冊
《嘉靖霸州志》 (明)唐交 修 (明)高浚 纂 明嘉靖二十七年刻本
卷之三 學校志 三
《民國霸州新志》 (民國)劉延昌 張仁蠡 修 民國二十三年刻本
卷三 附歷代職官錄 一三
卷三 學校教育沿革 六一
卷五下 歷代選舉表 六五
《康熙大城縣志》 (清)張象燦 馬恂 等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刻本
卷之二 學校 一七五
卷之五 選舉志 一八五
《光緒大城縣志》 (清)趙炳文 修 (清)劉鍾英 等纂 光緒二十三年刻本
卷二 建置 二三三
卷四 禮樂 二四五
卷八 選舉 二五三
《民國高陽縣志》 (民國)李大本 修 (民國)李曉冷 纂 民國二十年鉛印本
卷二 行政 三四七
卷二 教育 三五五
卷六 鄉賢 人物 三五九
卷七 鄉賢 人物 四一一
△第三冊
《乾隆任丘縣志》 (清)劉統 修 (清)劉炳 王應鯨 纂 乾隆二十七年刻本
卷八 選舉志 三
《民國文安縣志》 (民國)李蘭增 等纂修 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選舉志 一二七
治法志 二七九
《光緒保定府志》·上 (清)李培祜 張豫塏 修 清光緒十二年刻本
卷五 職官表六 明 學正教諭 三○五
卷五 職官表七 明 訓導 三三五
卷七 職官表十二 清 學正教諭 三六九
卷七 職官表十三 清 訓導 三八九
△第四冊
《光緒保定府志》·下 (清)李培祜 張豫塏 修 清光緒十二年刻本
卷十 選舉表一 歷代 三
卷十一 選舉表二 明 進士 二三
卷十一 選舉表三 明 舉人 六一
卷十一 選舉表四 明 貢生 一二一
卷十二 選舉表五 清 進士 一九五
卷十二 選舉表六 清 舉人 二三一
卷十二 選舉表七 清 貢生 二九七
卷十三 選舉表八 明 武進士 三六五
卷十三 選舉表九 明 武舉 三七三
卷十三 選舉表十 清 武進士 三八七
卷十三 選舉表十一 清 武舉 四○三
△第五冊
《北平大學區教育旬刊》
容城
1929年,第11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訓令:第一二○六號(中華民國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令容城縣縣長:為令行事案據本大學督學尤桐張陳卿報告視察該縣教育情形》 三
雄縣
1929年,第12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訓令:第一二四四號(中國民國十八年五月五日):令雄縣縣長:為令行事案據本大學督學尤桐張陳卿報告視察該縣教育情形》 五
大城
1929年,第3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指令:第九二四號(中華民國十八年二月十九日):令大城縣縣長:呈一件為呈報籌辦民眾閱報事務所請備案由》 七
1929年,第7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指令:第一九五一號(中華民國十八年四月九日):令大城縣教育局:呈送十七年教育概況及十八年進行計畫附冊一份請鑒核由》 九
任丘
1929年,第6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訓令:第七二五號(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六日):令任丘縣縣長:案據視學張陳卿報告該縣學務情形》 一一
文安
1929年,第6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指令:第一七一二號(中華民國十六年三月三十日):令文安縣教育局:呈報教育現況及進行計畫由》 一五
《北洋官報》
容城
1904年,第479期,《畿輔近事:學務處批示:據容城縣小學董事安常祥學生王紹曾等稟保留教員一案》 一九
1905年,第709期,《畿輔近事:稟控阻學批詞:臬台批示:容城縣傳習所畢業生溫自謙來司呈控一案》 二○
霸州
1903年,第101期,《本省公牘:藩司會同學校司詳複霸州前捐學堂經費請仍一律催交由並批》 二一
1904年,第523期,《文牘錄要:霸州開辦第一初等公小學堂稟並批》 二三
1905年,第670期,《文牘錄要:霸州請將高等官小學堂頭班學生變通畢業期限稟並批》 二六
1905年,第684期,《文牘錄要:學務處遵議霸州高等官小學堂學生變通畢業年限文並批》 二八
1905年,第805期,《文牘錄要:直隸布政使詳核覆霸州小學堂優免差徭地畝擬令仍照前飭辦理文並批》 三○
1905年,第860期,《文牘錄要:霸州請獎民人胡連科捐助學堂經費稟並批》 三二
1907年,第1435期,《公牘錄要:霸州周牧登皞稟開設教育會情形文並批》 三四
1907年,第1435期,《要件:霸州稟呈開辦教育會章程(稟批錄前公牘)(未完)》 三六
1907年,第1436期,《要件:霸州稟呈開辦教育會章程(續昨報)》 三七
1907年,第1437期,《要件:霸州稟呈開辦教育會章程(再續)》 三九
1907年,第1515期,《文告錄要:學台批示錄要:霸州詳高等私小學堂退學生年貌由》 四○
1908年,第1717期,《公牘錄要:霸州周牧登皞稟開辦藝徒學堂文並批》 四一
1908年,第1717期,《要件:章程類:霸州開辦藝徒學堂簡章》 四二
1908年,第1732期,《文告錄要:督憲批示錄要:提學司詳霸州職員張拱辰捐助學堂房地請奏獎由》 四四
1908年,第1893期,《公牘錄要:霸州陳牧與尚詳學 台教育會開會日期暨送章程文並批》 四六
1910年,第2313期,《文告錄要:學台批示:霸州兩等小學堂長高澤清稟高等班學生考試畢業請示由》 四九
大城
1904年,第291期,《畿輔近事:學校司批示:據大城縣增生李樹芹等稟請飭縣申送應考師範學堂一案 五一
1904年,第294期,《畿輔近事:學校司批示:據大城縣文生孟繼然稟懇催本縣送考師範一案》 五三
1905年,第615期,《文牘錄要:大城縣詳據紳士劉林立等稟私立劉氏初等小學校請立案文並批》 五四
1910年,第2425期,《文告錄要:臬台批示:大城縣學生李榮清來司呈控一案》 五七
高陽
1904年,第285期,《畿輔近事:校士館提調示:前因高陽縣孫文正公後裔附生孫光三月初二日官課經》 五九
1906年,第1164期,《文牘錄要:高陽縣詳呈王氏私立初等小學堂章程文並批》 六○
1906年,第1274期,《文牘錄要:署高陽縣陳令培蘭稟職員獨立小學請獎文並批》 六一
1907年,第1442期,《公牘錄要:高陽縣稟文童張榮祥等捐款辦學請轉詳立案獎勵文並批(附章程)》 六三
1908年,第1616期,《文告錄要:學台批示:高陽縣師範畢業生牛榮稟請諮送保定師範學堂肄業由》 六五
1908 年,第1709期,《文告錄要:學台批示:直隸師範初級二班畢業高陽史陳經稟請酌派差使等情》 六六
1908年,第1725期,《公牘錄要:學司詳高陽縣請給捐助商業學堂之王士貞等獎勵文並批》 六七
1909 年,第1946期,《公牘錄要:高陽縣暢令文藻稟創設初等模範小學堂文並批》 六八
1909年,第2257期,《文告錄要:學台批示:高陽縣廩生孫式芬南樂縣廩生董近禮等因病悮考稟請准予補試等情》 六九
1910年,第2635期,《畿輔近事:高陽縣請考教練學生》 七○
1911年,第2846期,《公牘錄要:直隸提學司詳高陽縣紳劉承漢等捐助學費照章請獎文並批》 七二
1911 年,第2953期,《公牘:直隸布政司提學司會詳核議高陽布商認捐商業學堂及自治新政經費文並批》 七四
任丘
1907年,第1430期,《文告錄要:學台批示:任丘縣村正監學賈雲圖等稟請款難籌辦緩立學堂等情》 七七
1910年,第2613期,《公牘錄要:任丘縣詳創辦初等女學堂文並批》 七八
1911年,第2672期,《公牘錄要:直隸提學司詳任丘縣自治會員何培蒼捐助女學經費照案請獎文並批》 七九
1911 年,第2845期,《奏議錄要:直隸提學司詳任丘縣俊秀崔憲章等捐地助學請獎文並批 八一
《大城縣政府週報》
大城
1929年,第3期,《大城縣政府訓令(中華民國十八年二月十六日):令教育局:大城縣政府呈民政廳取締漏規情形》 八五
1929年,第4期,《訓令:大城縣政府訓令:令教育局:為訓令事案准北平政府大學校第五七九號函開逵習專考軍事吿終訓政》 八八
1929年,第6期,《呈文:呈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五日):呈為呈複事本年二月二十二日奉》 九○
1929年,第6期,《呈文:呈河北省政府及各廳及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五日):呈為呈請備案事本年二月六日有縣屬南迸莊人劉裴氏偕女竇劉氏》 九二
1929年,第7期,《呈文:呈河北省政府工商廳(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十一日):呈為呈送事案奉鈞廳第一八八號令開現在選送學生已足定額》 九五
1929年,第7期,《委任令:大城縣政府委任令(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十日):令李有輝:茲委任平民學校長李有輝兼充本政府物產陳列館》管理員 九六
1929年,第9期,《指令: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指令:第一五四九號(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廿五日):令大城縣:呈覆遵辦體育場情形由》 九七
1929年,第9期,《呈文:呈河北省政府將歷任遞交各項存款撥充民眾學校經費》 九九
1929年,第10期,《訓令:大城縣政府訓令(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一日):令公安局、教育局:村教育及村風俗改良簡章》 一○三
1929年,第11期,《訓令:大城縣政府訓令(中華民國十八年四月十四日):令教育局:整頓王口學校》 一○九
1929年,第12期,《訓令:大城縣政府訓令:令公安局、教育局:(中華民國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取締善友神煞會》 一一二
1929年,第13期,《訓令:大城縣政府訓令(中華民國十八年四月):令教育局:徵集改良戲曲》 一一五
1929年,第15期,《訓令:大城縣政府訓令(中華民國十八年五月六日):令各區巡官:案據教育局長呂稟塤呈稱案查本學期全縣小學觀摩會》 一一九
1929年,第22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員訓令:字第一三一六號令大城縣政府:捐資興學褒獎規則》 一二三
1929年,第26期,《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訓令:第一四五號:令大城縣縣長:北平大學區教育行政院訓令關於社會教育經費等項》 一二六
《大公報》·上
容城
1910年5月25日,第3版,《熟心實業》 一三五
1918年9月21日,第10版,《教育廳整頓學務》 一三七
1920年9月9日,第7版,《省視學出發之廳令》 一三八
1922年7月31日,第10版,《教育廳調查戰後教育》 一三九
1923年10月20日,第6版,《師範生赴各縣指導小學》 一四○
1924年7月23日,第6版,《省教育會年會第三日》 一四一
1925年6月12日,第5版,《容城變賣學產之糾紛》 一四二
1929年1月16日,第5版 ,《保定教育界反對大學區制》 一四三
1929年10月6日,第8版,《教育風波 教育廳派員調查容城》 一四四
1930年9月15日,第4版,《河北各縣教育經費民政廳之最近調查》 一四五
1930年11月18日,第5版,《容城小學觀摩舉行聯合運動會》 一四六
1932年2月25日,第5版,《容城教長視事》 一四七
1932年6月3日,第5版,《容城取締私塾》 一四八
1935年12月9日,第8版,《肅寧等三十三縣義教經費補助額冀教廳業已分別核定 遵化等八縣暫為保留》 一四九
1936年12月3日,第10版,《沙河高小開懇親會》 一五○
安新
1913年5月11日,第3版,《本埠:省議會議事日表》 一五一
1917年5月30日,第6版,《催報學務之訓令》 一五三
1918年3月4日,第10版,《教育廳訓令二則》 一五四
1918年9月21日,第10版,《教育廳整頓學務》 一五五
1922年10月9日,第10版,《教育廳催辦義務教育》 一五六
1930年12月8日,第7版,《六縣教育局長被控教育廳分令各縣查複》 一五七
雄縣
1904年6月17日,第2版,《學校司榜示》 一五九
1906年7月4日,第3版,《直隸全省各學堂學生名數全單(五續前稿 )》 一六○
1907年6月18日,第3版,《稟請劄派教員》 一六三
1909年08月13日,第2版,《續志考拔揭曉》 一六四
1911年7月16日,第9版,《直隸總督陳變龍奏考察辦學各員分別舉劾折》 一六五
1911年9月26日,第3版,《注意小學》 一六七
1912年3月13日,第3版,《十一志亂後之余聞》 一六八
1914年7月29日,第4版,《巡按使牌示》 一七一
1915年3月7日,第6版,《直隸巡按使公署批署雄縣知事丁綸恩詳報開初學校全體會並酌予獎懲及以後獎勵辦法文》 一七三
1915年3月8日,第6版,《直隸巡按使公署批署雄縣知事丁綸恩詳報開初學校全體會並酌予獎懲及以後獎勵辦法文(續 )》 一七五
1915年3月9日,第6版,《直隸巡按使公署批雄縣知事丁綸恩詳報開初學校全體會並酌予獎懲及以後獎勵辦法文(續 )》 一七七
1917年2月11日,第7版,《朱省長訓令三則》 一八○
1917年5月22日,第6版,《官署批示匯志》 一八一
1918年3月4日,第10版,《教育廳訓令二則》 一八二
1918年6月19日,第10版,《小學會議關於學款議案 (續 )》 一八三
1918年9月21日,第10版,《教育廳整頓學務》 一八四
1919年1月6日,第6版,《加票捐補助學費》 一八五
1919年2月21日,第7版,《官場紀事》 一八六
1919年12月4日,第10版,《省會開會旁聽記》 一八七
1920年2月25日,第10版,《附收船捐充學款》 一八八
1920年3月5日,第10版,《請獎知事》 一八九
1920年4月4日,第10版,《雄縣籌女學經費》 一九○
1920年4月18日,第10版,《提倡注音字母》 一九一
1920年5月28日,第10版,《興辦女學》 一九二
1920年11月2日,第9版,《賑災遊行大會志盛》 一九三
1922年5月30日,第10版,《戰區教育之調查》 一九四
1922年7月31日,第10版,《教育廳調查戰後教育》 一九五
1923年6月15日,第6版,《又一批畢業師範生》 一九六
1923年10月7日,第6版,《曾呈包收雞卵捐案》 一九七
1923年10月20日,第6版,《師範生赴各縣指導小學》 一九八
1924年1月8日,第6版,《雄縣教育局長被控》 一九九
1924年2月14日,第6版,《雄縣學潮擴大之近訊》 二○○
1924年2月29日,第6版,《撤銷查辦教育局長案》 二○一
1924年4月7日,第6版,《徵收學款請改銀元》 二○二
1924年7月29日,第6版,《直隸水災賑濟會開成立會》 二○三
1924年9月24日,第6版,《雄縣教育機關改組之內幕》 二○四
1924年10月8日,第6版,《雄縣教育局長解職》 二○五
1924年11月13日,第6版,《大城自治之現狀(續)》 二○六
1925年7月5日,第5版,《省議會明日議事日表》 二○七
1926年12月13日,第7版,《省議會今日開會議事日程一覽》 二○八
1926年12月15日,第7版,《十三日省議會紀事》 二○九
1928年2月13日,第7版,《省長傳令嘉獎辦學人員—雄縣知事常蔭鈞》 二一○
1929年3月14日,第5版,《雄縣旅津學生組織學友聯合會》 二一一
1929年3月20日,第5版,《雄縣旅津學友會定星期日再開成立會》 二一二
1929年3月26日,第5版,《雄縣旅津學友會舉行成立大會》 二一三
1929年7月27日,第8版,《河問預備搶險安平惡徒百餘名扒毀堤墊水淹四縣已三電省府請示,聯席會議決準備沿河搶險》 二一四
1930年2月28日,第7版,《膠濟鐵路局考試女職員揭曉》 二一五
1930年12月22日,第5版,《雄縣請撤教長》 二一六
1931年1月6日,第5版,《來函更正》 二一七
1931年1月12日,第7版,《南運子牙兩河堤因曾挖戰壕受險,省府決電請一二兩軍會商填築黃河防汛經費不敷由財廳續撥》 二一八
1931年1月16日,第11版,《雄縣褚縣長之德政》 二一九
1931年4月13日,第3版《河北省人民團體各縣市已呈報成立之總計》 二二○
1931年9月22日,第5版,《地勢卑隰之雄縣》 二二一
1934年4月21日,第10版,《省府例會:公安局組織大綱草案 議決先交付全體審查》 二二二
1934年4月28日,第10版,《省府例會:徐水教育局長撤職》 二二三
1935年10月25日,第4版,《冀教廳推行義教規定各縣應設小學校數,中央及省款補助額確定》 二二四
1936年11月15日,第4版,《華洋義賑會募捐辦移民墾地兼辦農村工程及魯賑,明日舉行十五周年紀念》 二二五
1936年11月27日,第2版,《本館代收綏省軍士禦寒捐款報告(八)》 二二六
1936年12月30日,第10版,《冀省寒假會考分廿七區舉行參加學生九三二人》 二二七
1937年1月13日,第10版,《冀建設廳舉辦手工藝品展覽,下月廿五日在保舉行,會後即匯送首都展覽》 二二八
1937年1月28日,第10版,《霸縣設合作講習所》 二二九
1937年4月23日,第10版,《安次縣長會議》 二三○
霸州
1906年 2月4日,第3版,《本埠:再紀民立第二小學堂之畢業》 二三一
1906年8月24日,第2版,《北京巡警學堂考試》 二三三
1907年12月14日,第4版,《鹽山縣教育會試辦章程》 二三五
1908年5月11日,第2版,《霸州觀摩會紀盛》 二三六
1908年10月2日,第9 版,《光緒三十四年第一次霸州教育例會之記述》 二三七
1910年7月31日,第3版,《本埠:教育發達》 二四○
1910年11月2日,第3版,《立案邀准》 二四二
1918年6月28日,第7 版,《京兆水災善後處要函》 二四四
1928年9月21日,第8版,《霸縣》 二四五
1929年4月8日,第8版,《霸縣區黨部分別成立教育局惠及學童》 二四六
1929年7月4日,第8版,《旅平霸縣同鄉歡迎新縣長》 二四七
1932年6月7日,第5版,《霸縣小學觀摩》 二四八
1933年5月4日,第6版,《霸縣義倉地畝村民爭權纒訟不休縣府判令教局接收》 二四九
1933年12月14日,第9版,《霸縣教育局長辭職他去遺缺待補》 二五○
1933年12月24日,第9版,《霸縣東關高小畢業典禮排演新劇》 二五一
1933年12月30日,第9版, 《霸縣教育局長由陳應嚴暫行代理》 二五二
1934年2月8日,第 9版,《霸懸甄別教員定于本月下旬舉行》 二五三
1934年11月1日,第10版,《霸縣鄉師參觀》 二五四
1934年12月18日,第10 版,《霸縣催繳學租》 二五五
1937年1月28日,第10版,《霸縣設合作講習所》 二五六
1937年7月6日,第10 版,《霸縣設勤學會》 二五七
大城
1911年6月6日,第9版,《呈請提倡私塾改良會意見書》(續) 二五九
1918年6月8日,第10版,《小學會議整頓小學教育議案(續)》 二六二
1918年9月14日,第10版,《省視學分途出發》 二六三
1923年8月19日,第6版,《王省長諄諄誥誡縣知事》 二六四
1923年8月28日,第6版,《省署紀事》 二六五
1923年10月4日,第6版,《各縣教育局長之題名》 二六六
1924年1月8日,第6版,《省自治選舉法之修訂》 二六七
1926年10月8日,第7版,《省視學考查教育》 二六八
1927年10月25日,第2版,《大化學家博斯羅紀念會三十一日北京大會節目》 二六九
1932年5月6日,第7版,《簡報》 二七○
1932年11月28日,第7版,《各縣教育局近有六處被控教廳飭各縣府查報》 二七一
1934年12月22日,第10版,《冀省府例會》 二七二
1935年9月27日,第4版,《冀省社教教員訓練班即開辦》 二七三
1935年10月25日,第4版,《冀教廳推行義教》 二七四
1936年6月11日,第10版,《河北省中學師範生本屆畢業會考(續)》 二七五
1937年5月14日,第10版,《冀省中學師範會考》 二七六
1946年11月22日,第4版,《大城郝立玉捐學田》 二七七
△第六冊
《大公報》·下
高陽
1908年5月13日,第6版,《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等奏保薦人才折並單》 三
1909年7月18日,第9版,《督憲據學司詳天津公立商業學堂遵章改訂科目及授科時數諮請學部立案文》 六
1910年6月16日,第3版,《提倡工藝》 八
1911年8月4日,第3版,《本埠:嚴防放火》 一一
1912年5月26日,第3版,《本埠:職員一覽》 一三
1913年7月19日,第3版,《本埠:民政長牌示》 一五
1917年7月30日,第6版,《捐資興學之核獎》 一七
1918年5月3日,第10版,《小學會議旁聽記》 一八
1918年6月1日,第10版,《教育部採錄全國實業校長會議案》 一九
1918年7月10日,第10版,《教育會風潮再志》 二○
1919年3月2日,第6版,《省視學出發查視》 二一
1919年8月10日,第10版,《省視學查視學務》 二二
1921年3月15日,第9版,《省視學出發查視》 二三
1923年3月24日,第6版,《教育廳委派省視學》 二四
1923年4月28日,第6版,《教育廳頒獎之通告》 二五
1923年8月28日,第6版,《高陽縣人組織同鄉會》 二六
1923年12月24日,第6版,《教育廳委任教育局長》 二七
1924年1月8日,第6版,《省教育會選舉委員之結果》 二八
1924年10月26日,第6版,《高陽縣之教育進行計畫》 二九
1924年10月27日,第6版,《高陽縣之教育進行計畫(續)》 三○
1925年11月19日,第5版,《教廳派赴日學習生已東渡》 三一
1929年5月20日,第8版,《高陽亦拍賣古柏為重修文廟》 三二
1929年7月7日,第5版,《高陽縣私立職業學校招生廣告》 三三
1929年7月8日,第5版,《高陽縣私立職業學校招生廣告》 三四
1929年7月9日,第5版,《高陽縣私立職業學校招生廣告》 三五
1929年8月30日,第5版,《教育廳整頓私立學校》 三六
1929年12月7日,第5版,《教育界河北留學考試揭曉》 三七
1929年12月24日,第8版,《災荒滿眼兵戈沸誰人忙碌慶新年》 三八
1931年5月9日,第5版,《頌揚卸任葉城縣王縣長煥周德政》 三九
1931年10月22日,《視察各縣教育教廳派員已分別出發約本年終可視察竣事》 四○
1932年5月10日,第5版,《高陽婦女好學》 四一
1932年6月4日,第5版,《高陽國難表演》 四二
1932年7月11日,第7版,《本省各縣社會教育》 四三
1934年4月17日,第9版,《各地簡訊》 四四
1934年4月25日,第9版,《各地簡訊》 四五
1935年2月17日,第10版,《鄉村巡迴學校潞河服務部舉辦》 四六
1935年4月2日,第10版,《冀教育視察團在保舉行》 四七
1935年4月12日,第4版,《冀教育視察團返津》 四八
1935年6月17日,第10版,《冀省職業教育》 四九
1935年6月18日,第10版,《冀省職業教育(續)》 五○
1935年12月20日,第8版,《冀教廳獎勵職校》 五一
1936年9月1日,第10版,《博野四存中學參觀記》 五二
1936年10月18日,第10版,《教部決定本年度補助公私職校經費》 五三
1936年12月14日,第10版,《冀寒假會考決定舉行委員會組成》 五四
任丘
1907年3月20日,第2版,《本埠:紀廣益善會》 五五
1918年5月13日,第10版,《小學會議議案錄要 (續 ) 實業教育議案》 五八
1922年6月29日,第10版,《對於新學制之意見》 五九
1923年3月12日,第10版,《契紙加價礙難照準》 六○
1924年4月5日,第6版,《教育廳請獎辦學員紳》 六一
1924年9月2日,第6版,《小學會議開會之第一日》 六二
1924年9月3日,第6版,《小學會議開會之第二日》 六三
1929年1月29日,第8版,《保定留日生請與助補費》 六四
文安
1906年6月30日,第2版,《直隸全省各學堂學生名數全單(四續前稿)》 六五
1907年2月23日,第3版,《本埠:公益善會演戲紀盛》 六九
1907年4月8日,第2版,《本埠:教員到差》 七二
1907年5月3日,第3版,《本埠:列表存查》 七四
1908年3月24日,第2版,《劄委教員》 七七
1909年6月30日,第3版,《本埠:請考被斥》 七九
1912年4月16日,第3版,《本埠:王都督將來》 八一
1917年12月3日,第6版,《飭報教育之訓令》 八四
1919年3月22日,第7版,《慎重檢定》 八五
1922年3月29日,第9版,《省署批示》 八六
1923年11月1日,第6版,《文安教育局尚有問題》 八七
1923年12月15日,第6版,《匯文學校教務之進步》 八八
1924年4月28日,第6版,《獨力創設女學請立案》 八九
1928年11月4日,第7版,《集會彚紀》 九○
1929年3月31日,第5版,《河北法專學生會大會決議案 推舉代表赴平請願遴選校長》 九一
1929年8月23日,第8版,《勝芳教育之新氣象》 九二
1936年6月29日,第11版,《急待解決的鄉村教育問題》 九三
《佛學半月刊》
容城
1942年,第246期,《容城佛儒學院招生》 九七
《公教進行》
高陽
1935年,第7卷,第13期,《會務報告:安國教區高陽縣堤口村公教進行會成立》 一○一
《河北教育》
容城
1936年,第1卷,第18期,《政令: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八二五號(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四月十日):令容城縣政府:二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容字第二八三號呈一件──呈覆本縣二十四年暑期小學教員講習會辦理情形請鑒核由》 一○七
安新
1935年,第1卷,第1期,《政令:河北育教育廳指令:第五五一九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五日):令安新縣政府:呈為呈送二十四年度教育行政計畫請鑒核指令祇遵由》 一○九
1935年,第1卷,第2期,《本省指令: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一一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令安新縣政府:呈送所屬社會教育進行計畫請鑒核由》 一一一
大城
1936年,第1卷,第16—17期,《政令: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九七一號(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三月十九日):令大城縣政府:二十五年三月九日元字第二六五號呈一件──為呈報本縣辦理甄別初小教員情形造具表冊請鑒核備案由》 一一三
1936年,第1卷第18期,《政令: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四九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四月六日):令大城縣政府:案據本廳視察員董志怡呈送視察報告,並總核該縣辦理義務教各方面情形,認為應有改進之點 一一四
高陽
1935年,第1卷,第9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三九六三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七日):令高陽縣政府: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呈一件為轉呈本縣民眾教育館二十四年度第一期工作報告及第二期進行計畫,請鑒核備案由》 一一五
1936年,第1卷,第16—17期,《政令: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四四九號(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令高陽縣政府:案據本廳督學傳繼良所呈視察義教報告並總核該縣辦理義教情形,認為有應改進之點 一一七
任丘
1935年,第1卷,第2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七四二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八月八日):令任丘縣政府:呈送民眾教育館二十四年度進行計畫請鑒核由》 一一九
文安
1935年,第1卷,第1期,《政令: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一九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十五日):令文安縣政府:為公民楊本源捐資興學經本廳呈准教育部獎給三等獎狀仰轉發由》 一二一
1935年,第1卷,第1期,《政令: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四六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十六日):令文安縣政府:呈報教育行政計畫請鑒核備查由》 一二二
1935年,第1卷,第1期,《政令:1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六九二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月五日):令文安縣政府:為轉呈勝芳鎮乙種商業學校第一年學生一覽表請鑒》 一二四
1936年,第1卷,第18期, 《政令: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五八零號(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四月十日):令文安縣政府:案據本廳視察義教專員董志怡呈送視察報告並總核該縣辦理義教各方情形認為有應改進之點仰遵辦具報備核由》 一二六
《河北教育公報》
容城
1933年,第6卷,第17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三一一九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三十一日):令房山縣縣政府、容城縣教育局(不另行文):呈送二十年度學校教育統計表由》 一二九
1933年,第6卷,第19期,《本廳指令: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三五二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令容城縣縣政府:呈送民眾教育傳習所學生成績表冊請備案由》 一三○
1934年,第7卷,第2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一零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月十三日):令故城、平鄉、容城等縣縣政府(不另行文):呈送二十一年度學校教育統計表由》 一三二
1934年,第7卷,第13—14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六四○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五月一日):令懷柔阜平、正定、容城等縣政府(不另行文):呈送二十一年度學齡兒童統計表由》 一三四
1935年,第8卷,第13—14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六七三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四月十九日):令容城縣政府:案據本廳委員高樹榮報告視察該縣地方教育情形並擬具改進意見仰遵辦具報由》 一三五
安新
1933年,第6卷,第20期,《公牘:河北省教育廳批:第四七二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具訴願書人安新縣徐復興等為與周樹勳等學務糾葛一案不服安新縣處分提起訴頤由》 一三九
1933年,第6卷,第25期,《河北省教育廳代電:第六二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電安新縣趙縣長:案據麻元等電請示鄉鎮各公所對於小學之管轄權等點疑義分別解釋仰知照由》 一四○
1934年,第7卷,第7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三一六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九日):令安新縣縣政府:案據本廳督學鞠瀛呈送視察該縣新屬鄉師情形抄發改進辦法仰轉飭遵照具報由》 一四二
1934年,第7卷,第7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三一七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九日):令安新縣縣政府:案據本廳督學鞠瀛呈送視察該縣社會教育情形開列改進意見仰督飭遵辦具報由》 一四六
1934年,第7卷,第8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三三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令安新縣縣政府案據本廳督學鞠瀛呈送視察該縣鄉師安屬情形抄發改進辦法仰遵辦具報由》 一四八
1934年,第7卷,第9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三四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令安新縣縣政府:案據本廳督學鞠瀛呈送視察安新縣新屬小學教育情形抄發改進辦法仰遵辦具報由》 一五二
1934年,第7卷,第9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三四九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令安新縣縣政府:案據本廳督學鞠瀛呈送視察安新縣安屬小學教育情形報稱》 一五八
1934年,第7卷,第15—16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三四二二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令安新縣縣政府:呈送短期及第一期義務教育實施計畫由》 一六五
1935年,第8卷,第9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四一一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九日):令安新縣政府:案據本廳臨時視察員鄭為中報告視察該縣地方教育情形》 一六六
1935年,第8卷,第15—16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九一七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六月十三日):令安新縣政府:查該縣私立崇朴職業學校應即嚴加整頓茲隨令附發》 一六九
雄縣
1933年,第6卷,第33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六二七七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令雄縣縣政府:呈報十月十日普及教育宣傳節舉行情形請鑒核由》 一七一
1934年,第7卷,第7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五零四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十日):令昌黎、靈壽、雄縣等縣縣政府(不另行文):呈送二十及二十一兩年度中等學校統計表由》 一七二
1934年,第7卷,第7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五零二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十日):令遷安、雄縣、安次等縣縣政府(不另行文):呈送二十一年學校教育統計表由》 一七四
大城
1933年,第6卷,第16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七五六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令大城縣縣政府:呈為據教育局呈以劉士芬王植槐等捐資興學各造事實表冊請核轉分別給獎等情請鑒核示遵由》 一七五
1933年,第6卷,第30期,《河北省教育廳委任令:第一零一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月十四日):令竇季芬:茲委任代理大城縣女子鄉村師範學校校長由》 一七六
1933年,第6卷,第31期,《報告:查視大城縣王口鎮學務情形報告》 一七七
1933年,第6卷,第32期,《河北省教育廳批:第八一二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二日):具呈人大城縣竇劉氏等:呈為縣長等賄賣捐房隱賣捐地請依法懲戒由》 一七九
1933年,第6卷,第32期,《本廳批:河北省教育廳批:第八一二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二日):具呈人大城縣竇汝敏:呈為教育局長寅緣官府通賄受賄請撤職查辦由》 一八一
1933年,第6卷,第33期,《公牘:河北省教育廳批:第七一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具呈人大城縣樊守貞等:呈為業已訴願而原審仍逼交傭金懇請明令示遵由》 一八二
1933年,第6卷,第35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七二二五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令大城縣縣政府:呈報普及教育宣傳節舉行識字運動擴大宣傳情形填具呈報事項表檢同宣傳品請查核備案由》 一八四
1934年,第7卷,第2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八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月十一日):令柏鄉、大城、隆平等縣縣政府(不另行文):呈送二十及二十一兩年度中等學校統計表由》 一八五
1934年,第7卷,第4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九八四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二月八日):令大城縣縣政府:呈據民眾教育傳習所呈送第二期畢業考試分數成績表並檢同各科試卷轉請鑒核由》 一八六
1934年,第7卷,第6期,《河北省教育廳委任令:第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令倪尚謙茲委任為大城縣鄉村師範學校校長由》 一八八
1934年,第7卷,第11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二七二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四月十八日):令大城縣縣政府:呈報辦理短期義務教育情形並擬具實施計畫書請核示由》 一九○
1935年,第8卷,第7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二九三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令大城縣政府:案據本廳視察員蓸幹元視察該縣地力教育情形》 一九二
1935年,第8卷,第17—18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四九零六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六月十三日):令大城縣政府:為轉呈本縣民眾教育館辦理指導民間娛樂報告表及民間娛樂調查表請鑒核由》 一九六
高陽
1933年,第6卷,第21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三七三四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七月三日):令高陽縣縣政府:呈為呈請小學學生畢業會考發生疑義伏乞鑒核分別示遵由》 一九七
1933年,第6卷,第30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五六八四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令高陽縣縣政府:呈為呈報李思波宮月明等捐資興學事實表伏乞鑒核俯予褒獎由》 一九九
1933年,第6卷,33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一三五九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令高陽縣縣政府:案據該縣私立職業學校前校長李恩波捐資興學經本廳呈奉省政府核准授予四等獎狀仰轉給具報由》 二○○
1933年,第6卷,第33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六三四五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令高陽、行唐、平山等縣縣政府(不另行文):呈送二十一年度學齡兒童統計表由》 二○二
1934年,第7卷,第2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四零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月二十二日):令高陽縣縣政府:呈報劃分民眾教育區辦法及推行民眾學校計畫書祈鑒核由》 二○三
1934年,第7卷,第6期,《河北省教育廳委任令:第六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令劉伯庭:茲委任為高陽縣女子鄉村師範學校校長由》 二○五
1934年,第7卷,第6期,《河北省教育廳委任令:第五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令劉企曾:茲委任為高陽縣鄉村師範學校校長由》 二○七
1934年,第7卷,第11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二七一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四十八日):令高陽縣縣政府:呈報短期義務教育實施計畫及第一期義務教育辦法祈鑒核由》 二○九
1934年,第7卷,第15—16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四○九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六月六日):令高陽縣縣政府:呈報高陽縣第一期義務教育實驗區實施計畫書請鑒核施行由》 二一一
1935年,第8卷,第7期,《河北省教育廳委任令:第二零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二十日):令郭天錫:茲委任試充高陽縣立簡易師範學校校長由》 二一二
1935年,第8卷,第9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三八三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三月五日):令高陽縣政府:案據本廳臨時視察員鄭為中視察該縣地方教育情形》 二一三
1935年,第8卷,第17—18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五一五七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六月二十日):令高陽縣政府:呈為陳明宋家橋等七村村立小學收教會小學經過,並六合屯村立小學情形,應如何處理仰乞鑒核示遵由》 二一六
任丘
1933年,第6卷,第14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四一六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令唐縣縣政府、平山、博野、任丘縣教育局(不另行文):呈送通俗講演員調查表由》 二一九
1933年,第6卷,第36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七四六零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令任丘縣縣政府:呈送本縣舉行識字運動大會宣傳等品由》 二二○
1933年,第6卷,第17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九九八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令任丘縣縣政府:呈送本縣第二期民眾教育傳習所學生試卷等件由》 二二一
1934年,第7卷,第10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八二六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三十日):令任丘縣縣政府:呈為奉令從速切實辦理短期義務教育茲擬定計劃呈報核示只遵由》 二二二
1934年,第7卷第10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九四七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四月七日):令任丘縣縣政府:呈送本縣實驗區推廣區續報民眾學校概況等表由》 二二四
1935年,第8卷,第1—2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四八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十四日):令各縣縣政府、任丘平鄉縣簡易師範學校(另附名單):為擬定縣立師範補習課程辦法及分派義務教育實驗擬實習辦法仰遵照由》 二二五
1935年,第8卷,第11—12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六○二號(中華民國廿四年四月九日):令任丘縣政府:案據本廳臨時視察員鄭為中視察該縣教育情形》 二二八
1936年,第1卷,第18期,《政令: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四六七號(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四月二日):令任丘縣政府:案據本廳視察員董志怡視察報告並總核該縣辦理義教各方情形認為有應改進之點》 二三一
文安
1933年,第6卷,第17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九九七號(中華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令永年、清苑、文安、玉田等縣縣政府(不另行文):呈送社會教育機關調查表由》 二三三
1934年,第7卷,第2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二四五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月十五日):令文安縣縣政府:呈報組織童子軍情形請鑒核由》 二三四
1934年,第7卷,第3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七四三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令文安縣縣政府:呈為轉送民眾教育館十、十一、十二等月份工作情形報告表由》 二三五
1934年,第7卷,第9期,《河北省教育廳指令:第一八三一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三十日):令文安縣縣政府:呈報短期義務教育計畫情形請鑒核轉報由》 二三六
1935年,第8卷,第8期,《河北省教育廳訓令:第三二九號(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七日):令文安縣政府:案據本廳臨時視察員鄭為中視察該縣地方教育情形報稱》 二三八
《河北民政刊要》
任丘
1932年,第10期,《禮俗:指令任丘縣縣長呈請將放足罰款撥作民眾教育傳習所開辦費由廿一年九月》 二四三
《河北省政府公報》
大城
1933年,第1670期,《指令:河北省政府指令:第四○三一號(二十二年三月三十一日):令教育廳:據一三三號呈為轉呈大城縣宋陳氏捐資興學事實表請鑒核給予獎狀由》 二四七
1933年,第1674期,《指令:河北省政府指令:第四一四七號(二十二年四月三日):令文安縣縣長:呈一件呈送教育類調查表請鑒核由》 二四八
《冀察調查統計叢刊》
容城
1936年,第1卷,第6期,《調查報告:河北省各縣二十四年度實施義教狀況調查(續):容城縣:(一)行政組織:本縣辦理義務教育,設委員會》 二五一
安新
1937年,第3卷,第1期,《調查報告:河北省各縣二十四年度實施義務教育狀況調查(續):安新縣:該縣因系安州與新安兩縣合併》 二五三
雄縣
1937年,第2卷,第1期,《調查報告:河北省各縣二十四年度實施義務教育狀況調查(續):雄縣》 二五七
大城
1937年,第3卷,第1期,《調查報告:河北省各縣二十四年度實施義務教育狀況調查(續):大城縣》 二五九
高陽
1937年,第2卷,第1期,《調查報告:河北省各縣二十四年度實施義務教育狀況調查(續):高陽縣: 二六一
任丘
1936年,第1卷,第4期,《調查報告:河北省各縣二十四年度實施義務教育狀況調查:任丘縣》 二六三
1937年,第3卷第2期,《調查報告:河北省各縣一般的社會教育機關調查:任丘縣:任丘縣立民眾教育館》 二六五
文安
1936年,第1卷,第5期,《調查資料:河北省各縣二十四年度實施義教狀況調查(續):文安縣:(一)行政組織:本縣義務教育委員會》 二六七
《教育公報》
高陽
1915年,第2卷,第1期,《諮直隸巡按使高陽甲種商業學校準備案牛甫祥等六名與原報表冊不符應飭查複文(第一千一百九十一號,四年五月三日)》 二七一
1915年,第2卷,第10期,《諮直隸巡按使高陽甲種商業學校擬添招乙種商業講習科並變更學年始期各緣由應准照辦文(第三千一百三十二號,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二七四
1915年,第11期,《諮直隸巡按使高陽甲種商業學校辦法不合所請備案之處應勿庸議文(第四百二十四號,四年二月十七日)》 二七六
《教育週報(杭州)》
雄縣
1915年,第77期,《專件:直隸署雄縣丁知事綸恩開初小學校全體會宣言書》 二七九
《教育雜志(天津)》
雄縣
1905年,第6期,《文牘:保定府東南路查學王振垚雄縣學堂情形稟》 二八五
霸州
1905年,第1期,《文牘:順天府屬查學高步瀛劉桂芬查視霸州小學堂情形稟》 二八九
1905年,第6期,《文牘:霸州高等官小學堂董事崔炳教育事宜條陳》 二九三
1905年,第7期,《文牘:順天府西南路查學吳鼎昌霸州學堂情形稟》 二九七
1905年 第9期,《文牘:順天西南路查學吳鼎昌霸州學堂情形稟》 三○一
1905年,第14期,《文牘:本處奉院批飭霸州初級師範學堂認真經理劄》 三○三
高陽
1906年,第21期,《文牘:高陽縣集紳籌議創立商業夜學堂並附設閱報所稟並批》 三○七
△第七冊
《京兆公報》
霸州
1917年,第4期,《公牘:本公署公牘:諮呈教育部諮送霸縣呈送高小校改組中學附設高小學班預算經費圖冊請查核備案文(七月二十日)》 三
《冀中教育》
任丘
1948年,第1卷,第1期,《任丘四個小學是這樣接近的羣眾》 七
《農民》
高陽
1926年,第32期,《新聞:教育:直隸高陽縣季朗村平民教育運動大會》 一一
1926年,第32期,《新聞:教育:高陽又開辦平民學校》 一二
1926年,第34期,《鄉村平民教育消息:高陽縣畢業大會》 一三
《女師大旬刊》
高陽
1931年,第11期,《河北高陽縣教育局(中華民國二十年四月二日):函准齊淑容參觀旅費二十元》 一七
《申報》
雄縣
1883年3月17日,第10版,《光緒九年正月分教職單》 二一
高陽
1902年5月9日,第2版,《酌提廟產》 二三
1902年5月14日,第1版,《撥寺觀產業以開學堂說》 二四
1919年3月29日,第10版,《歡送第二次赴法國留學生》 二五
1931年12月10日,第8版,《十一月份核准備案之私立中等學校一覽》 二六
1935年6月15日,第16版,《高陽私立染織職業學校之與工廠合作》 二七
1936年10月15日,第8版,冀校核准補助《高陽私立職校》 二八
《時報》
容城
1906年4月1日,第5版,《容城縣令以禁設私塾撤任》 三一
《聖教雜志》
任丘
1917年,第6卷,第4期,任丘縣劉家營村有一公教先生姓劉名芳蹤當民國初年在盧家莊教讀》 三五
《天津婦協旬刊》
容城
1929年,第11期,《河北省各縣市婦運近況:容城女子教育新發展》 三九
《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公報》
高陽
1916年,第3卷,第1期,《直隸高陽商會所辦之甲種商業學校:講堂》 四三
1916年,第3卷,第1期,《直隸高陽商會所辦之甲種商業學校大門》 四四
1916年,第3卷,第1期,《直隸高陽商會所辦之甲種商業學校校長室》 四五
1916年,第3卷,第7期,《改良織業大家創辦甲種商學全國商會聯合會直隸事務所幹事高陽縣商會會長韓偉卿》 四六
1916年,第3卷,第7期,《僉載:專件:高陽私立甲種商業學校學則附表》 四七
1916年,第3卷,第7期,《僉載:專件:高陽甲種商業學校學生國文成績》 五四
《直隸教育官報》
霸州
1909年,第6期,《雜錄:學堂成績選粹:晉敗秦師于淝水論》 六七
1909年,第6期,《雜錄:學堂成績選粹:霸州植物以何者為大宗策》 六九
《直隸教育旬報》
容城
1924年,第7卷 ,第3期,《批示:本廳批第三零六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容城縣學董孫紹賢等:呈劣紳典賣學田希圖肥已請設法維持以重教育由》 七三
1924年,第7卷,第6期,《本廳指令第三三五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令容城縣知事:呈送師範講習所第三班新生履歷表請備案由》 七四
1924年,第7卷,第18期,《本廳指令第一八二六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二十日):令容城縣知事:呈送教育局教育進行計畫請鑒核由》 七五
1924年,第7卷,第18期,《容城縣教育進行計畫報告》 七六
1925年,第8卷,第6期,《本廳訓令第一一七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令省視學、清苑等縣知事:茲派省視學劉法曾查視清苑新城容城徐水定興易縣淶水》 八二
1925年,第8卷,第21期,《本廳訓令第四九七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九月八日):令容城縣知事:案據省視學劉子銘報告該縣學務情形前來查教育局位址尚可惟局內甚形》 八三
安州
1924年,第7卷,第2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四九九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三日):令安新縣知事:呈擬辦師範講習所請委陳堂兼充所長由》 八七
1924年,第7卷,第3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六六四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令安新縣知事:呈報學警費不隨糧租停緩請備案由》 八八
1924年,第7卷,第5期,《廳令:本廳指令第八二號(中華民國十三一月十一日):令安新縣知事:呈送分區設學計畫表請鑒核由》 八九
1924年,第7卷,第9期,《本廳指令第一一七八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四日):令安新縣知事:呈遵送教育局視學員履歷表請鑒核由》 九○
1924年,第7卷,第11期,《本廳指令第一三七八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令安新縣知事:呈報西區教育會組織成立情形並送簡章等件請備案由》 九一
1924年,第7卷,第11期,《本廳指令第一三五五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令安新縣知事:呈第一高小校長李從雲辭職委任劉希哲接充由》 九二
1924年,第7卷,第12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四一九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令安新縣知事:呈報教育會成立情形並送會員名冊及組織大綱請鑒核由》 九三
1924年,第7卷,第14期,《本廳指令第一五六一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四日):令安新縣知事:呈送新安私立崇樸乙種商業學校甲乙級畢業生履歷分數表並補送丙級生一覽表由》 九五
1924年,第7卷,第16期,《本廳批第一一五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安新縣楊孟莊校董楊蘭譜等:函告楊駿功攬權守舊破懷學校請判決以維學款由》 九六
1924年,第7卷,第16期,《本廳指令第一零零三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令安新縣新安崇樸乙種商業學校:呈遵令乙級生課程授竣請與甲級生一同畢業由》 九七
1924年,第7卷,第17期,《報告:安新縣新安教育進行計畫報告》 九八
1924年,第7卷,第1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八八三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令安新縣知事:呈送新安分區設學及教育進行各計畫請鑒核由》 一○一
1925年,第8卷,第3期,《本廳指令第四三七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令安新縣知事:呈楊紳木森慨捐鉅款建築校舍並送事實表等件請獎由》 一○二
1925年,第8卷,第5期,《公牘:本廳呈第五八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九日):呈為懇請轉諮核獎事案據安新縣知事》 一○四
1925年,第9卷,第1期,《報告:安新縣教育進行計畫》 一○六
1925年,第9卷,第1期,《廳令:本廳指令第四三七二號(中華民國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令安新縣教育局:呈送教育進行計畫清冊請鑒核由》 一○九
雄縣
1924年,第7卷,第2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五一四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五日):令雄縣知事:呈報教育局成立情形並送簡章暨局長履歷表由》 一一一
1924年,第7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六三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日):令雄縣知事:呈遵送視學員履歷請鑒核由》 一一三
1924年,第7卷,第7期,《批示:本廳批第五六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三日):雄縣公民魏樹鉻等:稟教育局長韓黃甫被人挾嫌妄控請設法維持由》 一一五
1924年,第7卷,第8期,《本廳指令第七三九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令雄縣知事:呈遵令擬定教育進行計畫請鑒核由》 一一六
1924年,第7卷,第8期,《雄縣教育進行計畫報告》 一一七
1924年,第7卷,第15期,《本廳指令第一六四七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十二日):令雄縣知事:呈學校經費加征銅元擬請變通改折銀幣徵收請核示由》 一二○
1924年,第7卷,第16期,《本廳批第一一六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雄縣旅京學會會長李葆第等:呈前請查辦教育局長韓黃甫一案知事濫權瀆職呈複不實再懇派查由》 一二一
1925年,第8卷,第5期,《本廳指令第六八九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七日):令雄縣知事:呈送教育進行計畫清折請鑒核由》 一二二
1925年,第8卷,第5期,《報告:雄縣教育進行計畫》 一二四
大城
1924年,第7卷,第1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一五零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令大城縣知事:呈擬辦短期師範講習所可否請核示由》 一二七
1924年,第7卷,第4期,《本廳指令第五八五四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令大城縣知事:呈師範講習所第六期學生肄業期滿請示考試畢業由》 一二八
1924年,第7卷,第6期,《本廳指令第三三六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十九日):令大城縣知事:呈送師範講習所第六班畢業生分數表由》 一二九
1924年,第7卷,第8期,《本廳指令第七五五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令大城縣知事:呈送梁增廉捐貲興學事實表請核獎由》 一三一
1924年,第7卷,第8期,《本廳指令第七五四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令大城縣知事:呈送呂稟增等捐貲興學事實表請核獎由》 一三三
1925年,第8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八三五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九日):令大城縣知事:呈教員曹邦安捐薪助學並送事實表請核獎由》 一三五
1925年,第8卷,第9期,《本廳呈第一零零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呈為懇請給獎事案據大城縣知事王嘉善轉據教育局局長呈稟塤呈稱》 一三六
高陽
1924年,第7卷,第2期,《廳令:本廳訓令第七七六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令靜海、撫寧、淶源、高陽等縣知事:查各縣教育局長委定後教育局均經陸續成立惟該》 一三七
1924年,第7卷,第2期,《廳令:本廳訓令第八零一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令陽原縣乙種工校、高陽縣乙種農校、第十六中學校等:案查前奉教育部頒發中等學校學事報告表令每年按照填報》 一三八
1924年,第7卷,第8期,《本廳指令第六六二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令高陽縣知事:呈報委派劉伯庭等充視學暨事務員並送履歷請備案由》 一三九
1924年,第7卷,第9期,《本廳指令第一二三一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令高陽縣私立初級小學校:呈職教各員請加令委任由》 一四一
1924年,第7卷,第12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四五四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令高陽縣私立初級中學校:呈送職教員履歷表請備案由》 一四二
1925年,第8卷,第4期,《廳令:本廳委任令第一五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九日):令田樹培:茲委任田樹培為高陽縣教育局局長此令》 一四三
1925年,第8卷,第5期,《本廳指令第六七一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五日):令高陽私立初級中學校:呈聘定教員懇予加令委任由》 一四五
1925年,第8卷,第5期,《本廳指令第七零六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十日):令高陽縣知事:呈報代理教育局長陳樹森辭職另選宋春韶等並送履歷請擇委由》 一四六
1925年,第8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七二零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八日):令高陽縣知事:呈報委任蔡坤充視學員並送履歷請備案由》 一四八
1925年,第8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八七九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日):令高陽縣知事:呈報委任宮雅蒼接充高小校長並送履歷請鑒核由》 一四九
1925年, 第8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零三三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日):令高陽縣知事:呈報教育局長田樹培仍兼任師範講習所長請鑒核加委由》 一五○
1925年,第8卷,第8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一七六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二十日):令高陽縣知事:呈報委任郭景垚充視學並送履歷請備案由》 一五一
任丘
1924年,第7卷,第1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三五三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令任丘縣知事:呈舉瓣小學觀摩展覽等會並送簡章請鑒核由》 一五三
1924年,第7卷,第3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六二一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令任丘縣教育局:呈送檢定教員各項書表請核辦由》 一五五
1924年,第7卷,第5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二一八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十五日):令任丘縣知事:呈教員高書香捐款興學請查核給獎由》 一五七
1924年,第7卷,第5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三零七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十七日):令任丘縣教育局:呈報勸學情形並送勸學白話一冊由》 一五八
1924年,第7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六一八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令任丘縣知事:呈送教育會議議決進行案件請鑒核由》 一六○
1924年,第7卷,第8期,《本廳指令第七三六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令任丘縣知事:呈小學職教員熱心教育捐貲興學並送事實表請獎由》 一六一
1924年,第7卷,第9期,《本廳呈第一零二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十三日):呈為懇請給獎事案據任丘縣知事》 一六三
1924年,第7卷,第10期,《公牘:本廳呈第一零三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十三日):呈為懇請給獎事案據任丘縣知事袁澍滋轉據教育局局長》 一六五
1925年,第8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七一九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八日):令任丘縣知事:呈請委任魏漢橋接充縣立兩級女校校長並送履歷表請備案由》 一六六
1925年,第8卷,第12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五三九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令任丘縣教育局:呈送十三年分教育經過暨本年進行計畫清折請鑒核由》 一六七
1925年,第8卷,第12期,《報告:任丘縣教育經過狀況及進行計畫:十三年經過狀況》 一六八
文安
1924年,第7卷,第1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二二七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令文安縣知事:呈報師範講習所開學日期並送學生履歷表由》 一七三
1924 年,第7卷,第1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四五七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一月三十日):令文安縣知事:呈遵送王圪墶村兩級小學校校長履歷請鑒核由》 一七四
1924年,第7卷,第3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六五六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令文安縣教育局:呈前所長常振基獎案是否核准請核示祇遵由》 一七五
1924年,第7卷,第4期,《本廳指令第五八八零號(中華民國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令文安縣知事:呈送教育局擬定教育進行計畫清冊請鑒核由》 一七六
1924年,第7卷,第5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五九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十四日):令文安縣知事:呈複盧雲飛等請將學田投標增租等情請核示祗遵由》 一七七
1924 年,第7卷,第5期,《批示:本廳批第十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十四日):文安縣公民盧雲飛等:呈吳春江等廉價霸租學田有礙學款請核示由》 一七八
1924 年,第7卷,第8期,《本廳指令第七零二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令文安縣知事:呈報安裡屯國民學校改辦高初兩級小學校並送校長學生履歷請核示由》 一八○
1924 年,第7卷,第8期,《本廳指令第一零二三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令文安縣知事:呈蘇橋公立高小擬改新制續招學生暨兼辦初小情形送經費收支預算表由》 一八二
1924 年,第7卷,第9期,《本廳訓令第一三九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十日):令省視學孫樹棠、青縣等縣知事:茲派省視學孫樹棠查視青縣靜海任丘文安》 一八三
1924 年,第7卷,第11期,《本廳指令第一三四三號(中華民國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令文安縣知事:呈複遵議三鄒各莊學田增租擬令各辦各校以息訟端請鑒核由》 一八四
1924 年,第7卷,第15期,《本廳批第一零八號(中華民國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文安縣勝芳鎮公民張鎰等:呈自創萬選張氏高初兩級女學情形並送學則請立案由》 一八五
1924 年,第7卷,第18期,《本廳批第一五二號(中華民國十年五月十七日):文安縣勝芳鎮人王純熙:呈自創女校任務逾期聲敘原委懇請銷案由》 一八六
1925 年,第8卷,第4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五六二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十日):令文安縣知事:呈送學董教員捐薪助學教授優良事實表請核獎由》 一八七
1925 年 第8卷 第6期 ,《本廳指令第七六八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十四日):令文安縣知事:呈遵令查明蔡王氏捐貲興學並送事實表請核獎由》 一八八
1925 年,第8卷,第6期,《本廳指令第七八九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十七日):令文安縣知事:呈遵令查明邢在庚捐助學款依式填造事實表請核獎由》 一八九
1925 年,第8卷,第6期,《本廳呈七一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十七日):呈為懇請給獎事案據文安縣知事崔蟄仲轉據教育局長》 一九○
1925 年,第8卷,第7期,《廳令:本廳指令第一零五零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日):令文安縣知事:呈報孟李氏捐款助學並送事實表請核獎由》 一九二
1925 年,第8卷,第8期,《公牘:本廳呈第九零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四日):呈為懇予轉諮核獎事案據文安縣崔蟄伸轉據勝芳高等小學校校長宮瑞鎮等呈稱》 一九四
1925 年,第8卷,第9期,《本廳呈第九五號(中華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七日):呈為懇請給獎事案據文安縣知事崔蟄伸轉據勝芳公立高等小學校校長宮瑞鎮等呈稱》 一九六
1925年,第8卷,第9期,《本廳呈第一二七號(中華民國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呈偽懇請給獎事案據文安縣知事崔蟄伸轉據教育局長李殿掄呈稱據勝芳鎮高級初級小學校校長宮瑞鎮函稱》 一九七
《直隸教育雜志》
雄縣
1907年,第15期,《報告:查視雄縣學務情形報告》 二○一
霸州
1907年,第16期,《文牘:霸州詳高等私小學堂學生退學年貌稟》 二○三
1907年,第13期,《文牘:霸州詳設立閱報處並定期宣講抄錄章程請立案稟》 二○五
1907年,第3期,《報告:本司覆試霸州棗強故城三處高等小學畢業生全榜》 二○七
1906年,第9期,《學制:霸州策城鎮女學堂教育條規》 二一四
1906年,第12期,《文牘:霸州創設官立淑范女學堂稟並批》 二一八
大城
1906年,第7期,《文牘:大城縣詳職員崔麟甲等籌設崔氏初等小學堂無論同姓異姓一律入堂請立案文並批》 二二一
1907年,第12期,《報告:查視大城縣學務情形報告》 二二三
1907年,第13期,《文牘:大城縣詳教諭步以墉遵批查學不無微勞懇請轉詳賞給五品獎劄稟》 二二九
1908年,第3期,《報告:查視大城縣學務情形報告》 二三一
1908年,第18期,《文牘:大城縣稟開辦宣講所閱報社情形並試辦簡章呈請查核文》 二三三
1908年,第18期,《學制:大城縣宣講所試辦規則》 二三五
高陽
1907年,第15期,《報告:查視高陽縣學務情形報告》 二四一
文安
1906年,第20期,《文牘:督憲袁為文安舉人王賀慈稟請整頓勝芳村事宜劄本司查照覆核文》 二四五
1908年,第3期,《報告:查視文安縣學務情形報告》 二四七
1908年,第19期,《報告:查視文安縣學務調查比較表》 二五一
《眾志月刊》
文安
1934年,第1卷,第2期,《土劣活躍下的文安縣(文安縣通訊):透視:教育、堤工、財務、建設、官錢局、保衛團、區公所》 二五七
1934年,第1卷第5期,《各縣教育情報:文安縣完全小學風潮志》 二六一
調查匯總
《河北省高陽縣地方實際情況調查報告》民國二十五年十月 二六五
《河北省安新縣地方實際情況調查報告》 二七三
《兩年來之河北教育》河北省政府教育廳,民國三十一年十月十日 二七九
《河北省現行教育法規輯要》河北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民國十八年九月 三二七